,只是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。
多么的.......似曾相识。
“病了,有意思,这伏允,是不是不知道当初鞠文泰也是用这种理由来糊弄朕的?”
“陛下,伏允说,要派遣他的儿子尊王来长安,请求与大唐和亲。”使者禀报着。
李世民气笑了。
“和亲?”
“也行,伏允要是让他儿子留在长安,朕就允了这门亲事。”李世民说道。
和亲?让伏允的儿子入赘!
这也算和亲。
使者回来还没有两天,百骑司的人就来九成宫了。
“陛下。”李五拱手行礼:“吐谷浑那里的暗探送回来了消息,伏允的儿子尊王,根本就没有要来长安的意思,这只是伏允的口头应允,是用来打发咱们大唐的使者的。”
“而吐谷浑在边境的军队,依旧蠢蠢欲动。”
李世民冷哼一声。
“也好,朕本来想着,若是他肯乖乖来长安请罪,或许还能留他们父子一条生路。”
“给他们一个体面,如今看来,是他们自己不要。”
“王德,召见群臣议事。”
“是。”王德躬身应声。
“李五,你先退下,吐谷浑那边的情报,继续探,继续送。”
“是。”
伏允的这番推脱拖延,倒也在意料之中,他若真是个听话的,就不会犯边。
事情既然做了,他自己也知道,没有与大唐继续保持太平的余地了。
李世民端坐于御座之上,将百骑司的密报和之前使者的回禀告知了随驾的重臣们。
“诸位都知道了,”李世民的声音平静无波,却带着千钧之力,“伏允父子,欺朕太甚。先是称病不至,后是虚言和亲,其子尊王亦不至。边境之上,其兵马依旧蠢蠢欲动,劫掠之心不死。如此反复无常,轻慢天朝,尔等以为,该当如何?”
房玄龄拱手言明:“陛下,伏允无状,自绝于天朝。和亲之议,已成笑谈。臣以为,无需再等,当立即发兵,以雷霆之势,剿灭凶逆,以正天威!”
“臣附议!”侯君集紧随其后,语气激昂,“伏允老儿,分明是拖延时间,整顿兵马,意图负隅顽抗!若再姑息,边疆不宁,西域诸国亦将轻视我大唐!唯有速战速决,犁庭扫穴,方能一劳永逸!”
侯君集灭了高昌之后,发现打仗灭国,真的很有趣。
回到长安之后,腰杆子都挺的笔直,说话都有底气。
这样的事儿多来一回,岂不美哉。
文武重臣们也纷纷表态,是该打。
不打大唐的边境不安宁。
至于打仗耗费钱粮?
前年打高昌的时候,倒是没怎么亏本。
还得了地。
打吐谷浑,也一样。
“好!”李世民吐出一个字,声震殿宇。
“使者既归,伏允无状,和亲之议作废,既然如此,那便战!”
打!而且要快打,狠打!
这是群臣讨论出来的结果。
以雷霆之姿态,平定吐谷浑。
李世民目光如电,扫视过殿内群臣。
“大唐皇帝令!”
众人纷纷起身,躬身抱拳行礼。
“李靖!”
“臣在!”
“朕命你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,统帅诸军,讨伐吐谷浑!节度诸将,相机行事,务求全功!”
“臣,领旨!”李靖躬身,声音铿锵,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。
“侯君集,积石道行军总管!尉迟恭,赤水道行军总管!”
“李道彦,鄯善道行军总管!李道宗,且末道行军总管!高甑生,盐泽道行军总管!”
李世民一连串的任命如同战鼓擂响,被点到名字的将领纷纷出列,肃然领命。
“兵贵神速!”李世民最后下令,“各部依令行事,克日启程!朕在九成宫,静待尔等捷报!”
“臣等必不负陛下重托!”众将齐声应诺,声浪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