爪子拍死,那不是很正常吗?
“自作孽,不可活。”李复走到李承乾身边,与他一同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。
“伏允这是自己把刀递到了大唐手里,大唐若是不用,反倒显得怯懦了。”
“前年的杀鸡儆猴,很快就有人忘了。”
“西域的墙头草,怕不是都在伸长了脖子看着呢。”
“大唐是如何对待忠心臣属的,他们清楚。如今,也得让他们好好看看,大唐是如何处置叛逆的。”
“上次侯君集灭高昌的时候,朝中还有人说他手段恶劣,可是若是侯君集手段不恶劣,恐怕连一年都镇不住。”
西域恶劣的环境,造就了其大大小小的政权也是如同环境一样,变幻无常,恶劣至极。
因为如果不这样,可无法存国。
能理解,但不赞同。
你们画个圈在这个圈子里,随便整,但是既然尊奉了天可汗,要跟大唐接触了,那一切就要按照大唐的规矩来,那些土匪理论,就行不通了。
毕竟,天朝上国,礼仪之邦,讲究以德服人。
李二凤的德,是尉迟敬德。
劫掠是为了金银财宝?
若是早年间,李二凤也能给他们。
带兵的秦叔宝要不要?
“西州多了许多年轻人之后,朝堂上就安静下来了。”李承乾不由得哑然失笑。
事情到了自己身上,再多的话,也不好意思说出口了。
一次大规模的劝谏换来了言官之子群体打包去西州。
要是再头铁继续提这件事,被打包送走的,就是他们本人了。
一把老骨头,去一趟西州,只是在路上,怕不是就要累的半死。
“对吐谷浑这等畏威而不怀德之辈,尉迟敬德的‘德’,比孔夫子的‘德’更管用。以‘德’服人嘛。”李复淡淡的说着。
李承乾听着这话,人都愣了。
原来以德服人,是这种“德”吗?
不过,很有道理的样子。
你要是听不懂孔夫子的“德”,大唐倒是还有尉迟敬德.......
在朝廷的使者从吐谷浑回来之前,李世民终究还是下旨起驾,带着长孙皇后及部分宫眷移驾九成宫。
天气太热了,热的人躁得慌。
心烦意乱的,加上朝中不仅仅只是吐谷浑的事情,还有诸多繁琐的国事,李世民觉得,自己再继续待在太极宫,心里想要御驾亲征的念头会越来越扎实。
总想砍点什么。
车驾出了长安城,沿着官道向西北方向的麟游县而去。
越往山里走,空气便越发清凉,道旁林木葱郁,山风习习,吹散了车厢内的燥热,也似乎吹散了李世民心头几分积郁的杀伐之气。
九成宫殿宇依山而建,飞瀑流泉点缀其间,环境清幽,气候宜人。
下了马车的李世民深吸一口带着草木清香和湿润水汽的空气,只觉得胸中块垒都消解了不少。
“还是这里舒坦。”他对着身旁的长孙皇后感慨道,“在长安,看着那四面宫墙,听着那些没完没了的争吵,朕真怕自己一个忍不住,提着刀就奔西北去了。”
长孙皇后闻言,温婉一笑。
“二郎如今是天子了,坐镇中枢,运筹帷幄。”
“行军打仗,自有朝中武将们去做,若是您亲自去了,将士们虽说士气不同,可是战场之上,总要保护您不是?”
两口子一边往殿中走,一边聊着天。
听着这些话,道理归道理,但是心中还是有几分失落。
做了皇帝,就不像以前做秦王的时候了,也就告别了战场厮杀......
年轻那阵在战场上一往无前,可如今,事事要考虑周全。
以前跟房玄龄他们说的,犹记心中。
治理天下,比打天下更难。
自吐谷浑四百里加急而来的奏报送到了九成宫。
消息到来时,李世民正在观赏瀑布。
听完奏报,李世民脸上没什么怒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