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楚闻言,只是淡然一笑,他对着李工点了点头:“李工,这里先交给你了,我带先生们去前堂坐坐。”
“好嘞,园主您忙。”
李工憨厚地应着,便转身去检查后院的安防设施,深藏功与名。
刘楚再次引领着众人,穿过一道雕花的月洞门。
只一步之遥,那份独属于江南园林的静谧与清幽便被瞬间隔绝。
一股更为热烈、混杂着人声与红木特有香气的暖流迎面而来。
他们,已然身处钱庄那宽敞气派的内堂会客室。
这里,与听泉轩的雅致截然不同。
整个空间以沉稳厚重的红木为主调,地面铺着光可鉴人的深色金砖,墙上挂着的,并非写意的山水画,而是一幅巨大的、用金线绣出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,描绘的正是汴京城内商贸往来最繁华的一段。
几套尺寸阔大的太师椅与茶几,呈合围之势摆放着,每一件都用料扎实,雕工沉稳,散着一种属于财富与权力的、不容置疑的气场。
“好家伙,”
专攻古代家具的马教授一进来,眼睛就亮了,“刚才在听泉轩,看的是文人的风骨。
到了这里,扑面而来的,就是晋商的豪气了。
刘园长,您这不同区域的风格切换,玩得是炉火纯青啊。”
众人纷纷落座,立刻有穿着仿古服饰的“账房先生”
,悄无声息地奉上了香茶。
“刘园长,”
那位对“钱”
最感兴趣的经济学教授,刚一坐下,便有些迫不及不及待地开口了,“刚才听您介绍,园区内有专属的流通货币。
不知……我等是否有幸,能亲眼一观?”
这个问题,立刻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。
建筑是“骨”
,文化是“魂”
,那这“货币”
,便是一个独立世界得以运转的“血脉”
。
他们很想知道,青瑶山庄的“血脉”
,究竟是何等模样。
“当然。”
刘楚笑了笑,他似乎早料到会有此问。
他并未自己动手,只是对着身旁侍立的一位“账房先生”
轻轻颔。
那人立刻会意,躬身退下。
片刻之后,他双手捧着一个长方形的、极为考究的黑漆描金木匣,脚步沉稳地走了回来。
木匣被轻轻地放在了中央那张巨大的红木八仙桌之上。
“啪嗒。”
一声轻响,匣子上的铜扣被打开。
“账房先生”
将匣盖缓缓开启,露出了里面那被猩红色绸缎精心衬托着的……“奇珍异宝”
。
“嗬……”
即使隔着几步远,在座的所有专家,还是不约而同地,出了一声压抑的惊叹。
那匣中之物,在会客室内温暖的光线下,正散着一种难以言喻的、古朴而又华贵的光芒。
“诸位先生,请看。”
刘楚站起身,伸手从匣中,取出了一串东西。
“叮铃当啷……”
一阵清脆悦耳的、独属于金属碰撞的声响,在安静的室内回荡。
那是一串用红绳穿起来的铜钱。
“这是我们园区内最基础的货币单位,‘青瑶通宝’,一百文一串。”
刘楚将那串铜钱,放在了桌案之上。
李敬同教授第一个站起身,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串铜钱,放在手心,细细端详。
“这分量……”
他掂了掂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“沉甸甸的,压手。
不是现在那些轻飘飘的合金纪念币能比的。
还有这上面的字……”
他将一枚铜钱凑到眼前,只见上面是用极为工整的隶书,铸着“青瑶通宝”
四个字,字迹清晰,笔锋有力,带着一股汉唐的古拙之气。
“这字体,有讲究啊。”
一位专攻古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