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号在b实验室待了一天,十号霍建宁回伦敦,跟后面的三方谈判。曲卓去了剑桥镇,当起了“短期培训班”的老师。
学生是15从各处选拔的二十多个,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中青年技术人员。
曲暴君上线。
后面的半个月,二十多号人被虐的欲仙欲死,恨不得说梦话都是……age……css handleAge……赋值……return……def how_uch……
唯一轻松的时候是授课之余,众人上机练习时,暴君曲会去实验室研究钠离子储能电池,和液流储能电池。
没错,储能电池。
曲某人虽然拒绝了超导项目,但在储能电池的研发上投了点钱……
钠离子作为储量丰富更容易获取的原料,67年就开始了储能方面的早期探索。
72年米歇尔?阿曼德提出“摇椅式电池”概念,为钠、锂离子电池奠定通用理论框架。
同样是72年,埃克森美孚实验室的斯坦利?惠廷厄姆,首次提出锂离子电池概念
没错,钠离子电池的研究比锂离子要早好几年。
只是后来锂离子率先取得突破,钠离子一直找不到稳定,且容易脱出的正极材料,才逐渐被搁置。
液流电池也不是啥新鲜玩意。
从1884年高卢工程师charles Renard为军用飞艇设计了锌-氯液态电池开始,到50年的铅酸液流电池,再到58年石墨电极的大规模应用,时间进入六十年代后,基础理论及材料学应用已经十分扎实了。
尤其是70年代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,储能电池的发展进入了高速期。
比较主流的方案有成本低、安全性高,但能量密度低的铁铬。能量密度较高,但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的锌溴。
原料丰富、成本低廉,但循环寿命较短的锌铁。成本低、安全性高,但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不尽如人意的铅酸。
还有能量密度中等,循环寿命不错,但有腐蚀性和需要高温运行的多硫化钠……
曲卓选了原料成本最低,毒害污染最小的钠电池、铁铬液流电池和锌铁液流电池三个项目,每项先期投入一百万英镑,根据后续推进决定是否追加投入。
之所以投储能电池,公开说法是大型服务器需要稳定的电力保障,高性能且稳定的大规模储能电池,是备用电力的不二之选。
很有说服力的理由,但真正原因是,为了进入生化类和材料学实验室“摸”东西方便。
收集“素材”之余,去各学院的图书馆溜达一圈儿,更新一下落后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的“知识库”……
二十五号,经过了半个多月拉扯后,三方谈判尘埃落定。
戴英航空航天公司、罗尔斯?罗伊斯公司、通用电气公司,高卢国家宇航公司、汤姆逊-cSF公司、高卢计算机工业公司六家,加上bE公司共同组建“oLk data”,宇宙数通公司。
bE公司持股百分之五十七,为最大股东。戴英三家共同持股百分之二十三,高卢三家公司持股百分之二十。
这是明面上的持股比例。
实际上bE公司持有的百分之五十七中,有百分之二十五是帮戴英皇室代持的,同时代为行使权益。
合约达成后,戴英方面的三家公司要向宇宙数通注资四千六百万英镑,高卢三家要向宇宙数通注资四千万英镑。
bE公司在原一亿英镑总投入的基础上,补充注资一千一百四十万英镑。三方总计注资两亿英镑。
实际操作中,bE公司只需实际补充资金二十万英镑的装修款即可。
因为,戴英皇室通过bE公司,投入了一栋位于圣詹姆斯广场,18世纪建造,地上六层地下一层,约四万平方英尺的写字楼,作价一千一百二十万英镑。
该大楼六层为阁楼,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