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光石火间曲某人脑子里完成思考,面上流露出为难的神色……
“曲,有什么问题吗?”
扬·埃维茨没看懂曲卓的表情,满眼疑惑。
“扬,我明白你的意思。但如果你早几个月说……额,你提的太晚了,我不能投资你的超导项目。”
“为什么?”扬·埃维茨不解。
“你应该知道,我之前半年多的时间,一直在忙通讯卫星的事。而超导技术,于卫星的供电系统有着革命性的帮助。所以……”
“所以?”扬·埃维茨心底涌起非常不好的预感。
“我年初时,已经与东大物理所的超导实验室达成了合作。排他性合作。”曲卓一脸抱歉。
“东大,有超导实验室?”阿奇·坎贝尔面露疑惑。
“t.S. g……你不知道?”曲卓面露诧异:“45年t.S.g在《Nature》发表了《A Siple calcution of the perihelion of rcury fro the prciple of Equivalence》。48年与导师玻恩合作在《Nature》发表了《theory of Superductivity》。
对了,46年他经狄拉克推荐,在《剑桥哲学学会数学会刊》上发表了《derivation of diracs equation for a free particle》。你……没有读过?”
“当…当然,当然。”阿奇·坎贝尔尴尬的点头。
作为超导方面的科研人员,他当然知道玻程理论,只是……时间太久远了,以至于让人忽略了成果与东大人有关。
“东大在58年开启氢材技术研究的同时,启动了超导材料研究。66年试制出直径0.37到0.4毫米,长度达1500米的铌钛线材,并绕制出了3.55t超导磁体。
从七十年代开始,超导励磁同步发电机、超导磁强计,以及超导材料在混合电路中的应用方面出过很多成果。应该……有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吧?”
“坎贝尔大多数时候,只关注超导的理论探索。对应用领域了解的不多。”扬·埃维茨出言替同伙缓解尴尬……
事实上,除了早年间程院士发表的那些论文,后续国内对超导应用领域的成果都属于追赶和复刻,并没有开创性的东西。
就是说,铌钛线材也好,发电机、磁强计也罢,我们搞出来的时候发达国家早就有了。
所以,即便有一些小创新,发表的相关论文也属于“边缘成果”。每年类似的文章,各大中刊物不知道会发表多少。
只要没有引领式的,开创性的东西,读者不过是看一眼就过去了,不会太过留心。
曲卓明白这个道理,刚一顿输出,只是给在座的英国佬们灌输一个,东大在超导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概念而已。
见阿奇·坎贝尔尴尬的厉害,出言缓和的同时加强在做众人的认知:“不怪你,超导在东大被划分在军事领域,和几年前的计算机一样,相关研究都处于严格保密状态。
能发表出来的东西都是……呃,经过重重审查后,确定没有泄密风险的内容。所以,你们没有留意是很正常的。”
“东大总是那么神秘。”有人发出感叹。
“就像计算机一样。”又有人接话:“如果不是你们将相关成果发表出来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。”
“信任需要时间来建立。”曲卓无奈的耸肩:“在确认安全,和能够获取应有的名誉与利益之前,没人原因愿意将自己掌握的好东西,轻易放在其他人能够到的地方。”
“……”
一众人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
“也就是说……”阿奇·坎贝尔接上之前的话题:“因为你与东大展开了超导相关的研究,就无法在与剑桥展开同样的研究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