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上涨很难有操作性的,尤其对于我们散户,没有隔日短线的获利能力,即使能看到单日或单周的资金流入,很可能会遇上那种短期流入后不再有后续流入的情况,那很可能就成了接盘侠。
所以融资买入数据里,连续3-5天或者5-10天的净买入趋势,数据上要结合融资余额分析,基本面也要结合实际产业或上市公司个体的变化来做决策。
这次算力板块的爆式行情,不仅仅是体现在形成了季度级别的净买入趋势,融资余额也基本都进入到两市的前100名,而且,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公司基本和英伟达相关,要么是英伟达的竞争公司(寒武纪),要么就是核心供应商(胜宏科技、中际旭创)
资金的流入是有充分的基本面支持的,只是今年4-5月份的时候,我们能不能判断到英伟达还能被华尔街推动到一个更高的市值,能不能不受当时的关税政策影响?
大算力板块不少核心公司都出现了1-2倍的短期涨幅,所以再去挖掘它的上涨逻辑意义不大,我们还是尽量从这个逻辑去找寻未来的机会。
我们也先从两融数据来观察一下这个过程,为后续确认新的“牛股”
板块做数据上的准备。
那两融数据的板块特征又是什么呢?
先看看各个板块的两融余额占比吧,也就是市场内的融资资金在各个板块中的分布。
两融余额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,两融余额代表的主要就是场内资金的态度,比流通市值更接近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态度,因为流通市值里也有不少是大股东的持股。
但融资余额基本上都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对融资融券杠杆资金的使用。
马特贝大概得出一个结论:板块间“融资余额占比”
差异:反映资金的“核心赛道偏好”
。
怎么证明这一点?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