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1日,周日,8:01,今天是享界s9t的开启交付,是邀请享界车主去北京参加的,牌面拉满。
“我在xx中躲牛市!”
投资者如何应对?
马特贝现在反思的是今年这个情况,确实,在北汽蓝谷躲过了今年的这轮牛市。
问题出在哪里?
源于对资金流的不重视。
那资金流怎么去判断呢?
等一下哈,先再强调一下,关键一定要重视资金在哪里。
金融的记忆是短暂的,但资金流向、沉淀的影响一定不小。
判断资金流的目的,就是要确定资金在哪里,那怎么判断资金在哪里?
马特贝目前的方案就是盯着成交,这倒是北向资金不再公布流入流出情况之后,成交成了北向流入的分析关键,成交一直保持在稳定的比例,例如现在的12-14,这说明北向资金还在,而且稳定流入的可能性比较大,因为当部分买入沉淀到股票里,不再每天交易的时候,能够维持成交是要新增资金的不断流入的。
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板块也一样,例如最近成交明显增加的汽车配件板块,电池储能板块等。
北向资金成交额占全a比例(即“成交占比”
)能反映外资交易活跃度。
根据东北证券研究,该指标与沪深300指数走势的相关性在20年后显着提升,尤其在存量博弈阶段,成交占比波动可辅助判断外资对大盘风格的偏好。
例如,当全a成交额萎缩时,若北向成交占比逆势上升(如2024年一度突破20),可能暗示外资在结构性加仓。
类似的特征也可以体现在融资融券的融资买入数据,也就是两融数据。
两融数据主要观察的其实是四个指标,融资买入余额、融资买入额、偿还额和融资净买入。
因为融资净买入等于融资买入额减去偿还额,所以跟踪的时候主要就看融资余额、融资买入额和融资净买入。
融资买入额的连续增加,代表资金流入,这说明市场内资金愿意以杠杆的方式对板块和个股进行加仓,而融资余额就会随着融资买入额的连续增加变大,融资余额越大,说明市场买入的金额越大,但也看余额占流通市值比。
这些看得都不是一个绝对值,关键还是看变化。
连续3-5天或者5-10天的净买入趋势,比单日大额净买入更有意义。
要抓住了杠杆资金动向的关键观测维度——即“聚焦核心指标、重趋势轻绝对值、结合相对比例”
,这符合两融数据作为“市场情绪晴雨表”
和“资金主动流向锚”
的本质属性。
投资正确的做法,不是随波逐流,而是风险先行,理智行事,事先为各种风险(危险)做好充分准备。
如果用租售比来衡量,非自住性买房者就不会轻易去高位买房;
如果用股息率来衡量,投资者就不会轻易为上市公司未经证实的利润支付高估值;
如果从资产的安全性(本金安全)来思考,参与者就不会因为垃圾债券、p2p之类或所谓的海外家族信托等金融产品动心。
但这些理论上看着合理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上可能有毒,上面3个理论,房子、海外家族信托这些风险比较有效,因为这些流动性极差,所以风险主要在于流动性风险和本金风险。
但股票市场如果从股息率衡量,可能就有较大的问题,股票市场几乎不存在流动性风险,而且股价的上涨本身更多依赖的就是资金推动,所以股票市场也许考虑资金的流动更重要。
从现在的半导体(芯片如寒武纪)、通信设备(cp0如新易盛和中际旭创)和电子元件(pcb胜宏科技)这些个股的机会能用股息率来衡量?
当然,也有农行的例子,问题是,农行或银行股这两年的崛起真的是因为股息率么?
既然明确了资金的流动才是推动板块和股价上涨的主要力量,尤其是短期阶段性的上涨,单日或单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