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特贝将北汽蓝谷的相关信息梳理妥当后,思绪重新聚焦于番茄平台的小说创作。他清楚自己在小说创作上能力有限,当下的长篇连载与三个短故事虽不算满意,却也算正式迈出了第一步。
第一个短故事的核心立意鲜明——买入一只股票当如开启一段恋爱般慎重,方能提高投资胜率。不仅选股需审慎考量,建仓过程更容不得半点“恋爱脑”,而要像经营婚姻般理性规划、步步为营。
第二、第三个短故事皆围绕选择北汽蓝谷的逻辑展开,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当下享界所谓“怪异现象”背后潜在博弈的思考。这个系列或许会拓展至三个,还有一个是关于尊界(江淮汽车)的题材,需静待尊界上市后再动笔构思。他隐隐觉得,下一个短故事或许会聚焦联创电子相关的投资叙事。
关于投资,马特贝坚定了对北汽蓝谷的持有信心,在享界和极狐销售数据逐步兑现之前,他选择扛下当下的下跌趋势,数据的爆发可能只在一瞬,而此刻的持股焦虑,本就是投资历程中无法回避的淬炼。——股价什么时候能重新回到上升趋势,这种焦虑情绪才会逐渐减缓,这本身就是投资的一部分。
眼下的重点仍是汽车行业分析,马特贝清楚自己在这一领域的认知尚未通透,因此不敢有丝毫懈怠,仍需在专业深耕上持续发力。
昨天查了一个数据,是马特贝感觉比较重要的,2024年国内3000万的汽车销量在价格上是怎么分布的?
2024年国内汽车能不能按10万以下,10万-20万、20万-30万和30万以上的四个区间分别统计一下各个区间的销量情况?
马特贝把问题再次抛给元宝和豆包。
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cAA)、乘联会(cpcA)及第三方机构的公开数据,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在价格区间分布上呈现显着分化。以下是基于各权威来源的综合分析:
10万元以下市场:经济型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博弈
销量规模:约450万辆(占总销量14.3%)
新能源主导:比亚迪海鸥以45.36万辆的年销量成为该区间销冠1,五菱宏光INIEV、奇瑞qq冰淇淋等车型贡献主要增量。新能源车型渗透率超过60%,尤其是在5万元以下市场占比超80%。
燃油车收缩:传统燃油车销量同比下降14.1%,主要集中在5万-10万元区间(如吉利帝豪、长安逸动),但面临新能源车价格下探的挤压。
价格战激烈:车企通过“油电同价”策略争夺市场。
(这个价格区间有两个成本怪,比亚迪和上汽五菱,燃油车还有40%的份额,大概180万辆。)
10万-20万元市场:竞争最激烈的“红海”
销量规模:约1200万辆(占总销量38.2%)
核心特征: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:
10万-15万元区间:燃油车仍占主导(504万辆),但新能源车型(如比亚迪秦pLUS、吉利银河L6)通过插混技术实现逆势增长。
15万-20万元区间:新能源销量达337.5万辆(同比增长19.2%),占该子区间总销量的60%以上,比亚迪宋pLUS、广汽埃安Y等车型主导。
合资品牌承压:大众朗逸、丰田卡罗拉等合资燃油车销量同比下滑,而自主新能源车型凭借智能化配置(如小鹏oNA的高阶智驾)抢占份额。
车型内卷加剧:2024年上市的长安深蓝S05、吉利银河星舰7E-i等车型以“长续航+低能耗”为卖点,进一步细分市场。
这个区间是极狐重点攻击的市场,关键点是——燃油车仍占主导(504万辆);极狐的思路应该不是来抢新势力友军的生意,目标还是燃油车,而核心的武器还是华为智驾的平权技术,这对燃油车是降维打击。
要注意10-15万元区间燃油车还占着504万辆的市场,而15-20万元区间=337*40%=135万辆。
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