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势绵绵,原该是沾衣欲湿的柔腻,偏生落在子午山往长安去的道上,竟染了三分腥气,搅得漫天雾霭都成了灰沉沉的一片。
四万大军列成三队,如一条玄黑的长蛇,从雾里钻出来,径直朝着长安西门阊阖门蜿蜒而去。
李淑坐在一匹纯白的马上,素白罗裙外罩了件玄色披风,披风的领口绣着暗纹,被雨打湿后,那半开的梅花纹络倒显了出来,花瓣边缘用银线绣就,在昏暗中泛着细碎的冷光,更显清冷绝艳之姿。
她抬手拢了拢披风,指尖触到冰凉的布料,心里也跟着一凉。
目光越过前排的士兵,落在阊阖门的匾额上。
那匾额是先帝二十年前亲笔所题,“阊阖”
二字用赤金粉涂了,岁月浸过,雨打之下,竟显得有些斑驳。
“公主,前面就是阊阖门了。”
身侧的侍女轻声提醒。
李淑微微颔,目光转向城头,只见那城头的金吾卫,个个都是七尺以上的身量,金篼鍪上的红缨被雨打蔫了,却依旧斜斜竖着,挺拔如松。
明光铠的甲片在昏暗中泛着暖光,腰里的长刀鞘坠着铜铃,虽被雨水浸得沉,却依旧透着威慑。
最惹眼的是他们手里的金瓜锤,锤头足有碗口大,锤柄裹着黑皮,握在那些筋肉虬结的手里,竟似轻若无物。
有的士兵靠在女墙上,用粗糙的袖子擦着脸上的雨,指节磨得亮;有的低头磨着锤边,火星子在雨里一闪就灭,溅在甲片上,留下一点淡红的印子;还有的望着城下的大军,眼神里没有惧色,倒有几分跃跃欲试的悍然。
这金吾卫本是皇家宿卫,平日里守着宫禁,鲜少参与外战,今日却似憋着一股劲,誓要同这四万大军分个高下。
李淑心里暗忖:老太君这一步,倒真是算到了骨子里。
长安九门,除却东、西两门,其余皆已被金花卫和殿前司统管,今日老太君专门选了这金吾卫守备的阊阖门,正是给自己留了后路,想是不愿同梁王撕破脸皮。
金吾卫虽属禁军,却素来不沾党争,一边是皇家恩宠,一边是天波府这等第一将门,他们本就处在两难之地,老太君选这里,既避了同梁王正面冲突,又留了转圜的余地,即便今日攻城不顺,也不至于彻底撕破脸,日后还有缓和的可能。
从前只知天波府历经三代不倒,靠的是手里的兵权,今日才懂,更靠的是这份处处留退路的算计。
子午山上,老太君能把出生入死的神策卫当弃子,如今选城门,又能把“不撕破脸”
算得丝毫不差,这老妇的心,怕比这长安的城墙还要厚、还要硬。
正思忖间,杨朗已催马往前几步,他穿着一身青龙卫的玄甲,甲胄上的兽面护心镜被雨打亮,手里握着一杆长枪,枪尖斜指地面,朝城头大吼:“城上的兄弟听着!”
杨朗的声音洪亮,混着雨声,竟穿透了两军之间的距离,“吾乃青龙卫大将军杨朗,奉命入京平叛!
今日特来接管阊阖门,开门,免得伤了和气!”
城头静了片刻,接着传来一阵重物挪动的声音,一个铁塔似的汉子从城楼里走了出来。
众人定睛看去,只见来人比身边的金吾卫还要高出半个头,金篼鍪戴在头上,竟显得有些小,露出额前几缕红头,被雨粘在饱满的额头上,像极了燃烧的火苗。
那双眼深褐如枣,深目高鼻,鼻梁上有道刀疤,从左眉骨一直划到嘴角,笑起来的时候,那疤就跟着扯动,凭添了几分凶相。
他手里握着柄掉刀,刀身狭长,三尖两刃,刀柄是黑檀木的,缠了红绳,红绳被雨打透,颜色深了几分,倒似浸过血一般。
这汉子正是金吾卫中郎将郭药师,乃是党项人与华人的混血。
当年他因血统问题,在军中饱受欺凌,是先帝看中他的勇武,破格提拔他做了金吾卫中郎将,这份知遇之恩,他记了一辈子。
此刻郭药师往下看了眼杨朗,喉咙里出一声冷哼,那声音像从胸腔里滚出来的,混着雨声,竟格外清楚:“小子,你爹当年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