津登陆,这才稳住了王韺,没想到还意外地为杨炯攻打谷州创造了机会。”
崔忠献听着两人的奉承,轻轻抚着胡须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。
他当初散布杨炯在翁津登陆的消息,实则有着多重目的。
一方面是为了迷惑王韺,令他摸不清虚实;另一方面,也是想暗暗逼迫杨炯和相府表明态度。
再者,他也想借此告知追随自己的人,自己背后有大华最有权势的人支持,跟着自己前途一片光明。
崔忠献心里清楚,以杨炯的身份和地位,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在海龙卷中丧生。
且不说相府的护卫力量有多强大,就凭杨炯镇南侯、宸公主驸马、相府唯一嫡子的身份,再加上他战功赫赫,是年轻一辈中最杰出的才俊,他身边的防护手段和应对突情况的方案必定数不胜数。
所以,杨炯必须在自己势力范围所在的翁津登陆,因为他的身份就代表着大华的态度,在翁津登陆便等同于表明大华支持自己。
所以,即便杨炯实际上并未与那三千兵一同在翁津登陆,崔忠献也要对外宣称他在此登陆。
之前,崔忠献一直担忧杨炯是有意不在翁津登陆。
如今得知杨炯正攻打西京,他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,这怎能不让他开心?
“相爷,我们下一步该当如何?”
一个坐在崔忠献下手的书生沉默许久,这才开口问道。
崔忠献见是自己帐下第一谋士询问,立刻收起笑容,郑重问道:“仲夫,可有什么想法?但说无妨。”
安仲夫沉默了好一会儿,随后神情严肃且认真地说道:“相爷,如今既然已经明确了相府的态度,我们便不能再这般按兵不动了。
应当适度营造出大军压境的态势,将黄、平、海三州王韺的军队牢牢牵制住。
再者,那三千大华兵不是一直叫嚷着要攻打西京吗?我觉得不妨放他们出海北上,绕道宁州,从背后对西京动攻击。
而我们的要任务,便是死死牵制住海、平、黄三州的十万大军,让杨炯去做那弑君之事。
不过,单纯依赖杨炯也存在风险。
所以,我认为咱们必须先下手为强。
可以打着入京勤王的旗号,主动与黄州的军队交战。
毕竟是王韺自己下达的动员令,而我们在名义上依旧是王韺的军队。
如此一来,黄州的守军必然不会放我们入京,这一仗也就势在必行。
一旦打起来,黄、平、海三州的军队肯定会收缩防线,这样我们就能占据主动,更好地牵制住王韺的军队,从而为杨炯攻打西京创造有利条件。
总的来说,当前局势已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,成败与否在此一举。
我们的行动策略应当是先下手为强,把战场选在离西京最近的黄州,以此占据主动地位,这么做的好处在于,我们师出有名,打着入京勤王的口号,谁阻拦我们,谁就会被视为反贼。
即便王韺将我们打成反贼,我们也能声称王上已被他人控制,我们只是要入京查明真相。
至于善后事宜,不管最终杨炯是否成功弑君,传闻和消息都要指向是他所为。
如此一来,我们在名声上便不会受损,还能借此拉拢那些中间派势力,大业可期。”
崔忠献闻言频频点头,环顾四周,威严道:“诸位对仲夫所言,可有意见?”
“公子对局势看得向来透彻,我等并无意见!”
一人率先开口。
“唯相爷命是从!”
众人齐声高呼。
“好,事不宜迟,即刻行动!
郑富亮听令,你即刻率领兵马进攻黄州。
一旦黄州方面收缩防线,你便马上撤兵,前往海州与我儿崔高所部会合。
务必想尽办法,牢牢牵着王韺的鼻子走!”
崔忠献神色威严,大声号施令。
“是!”
郑富亮拱手领命,匆匆而去。
“诸位,成败在此一举,有劳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