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财财的衣裳不是蟒就是靠,制作这样的衣裳都是老师傅,她当年光衣饰就值不少身家。
后来到了沪海,重新找苏杭的老师傅不惜工本,精工细作了好些衣裳,这回拿出来的是后来从一位后来去到香江的老师傅那里收的非卖品。
老师傅一路带着东西到了香江,结果儿女们生活无靠,他便将自己珍藏的东西拿出来了,因为知道金财财的名头,所以也算是所托有人。
金财财还通过他又找到了好几个同行,一起为她做了戏装和日常服装,给付的钱财也非常丰厚,足以叫他们在那边站稳脚跟了。
也就是后来教学生的时候穿戴过几次,这是使用痕迹不多的原因。
“是以前老师傅的珍藏品。”
金财财道,“也是机缘巧合得到的。”
“真是好运气,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,好好留着吧。”
胡执中看着都眼馋,不由多叮嘱了一句。
金财财点头,放在她手里就放心吧,比进了保险箱安全。
“衣服没问题。”
冼庆春很高兴,“比我们能借到的还要好。”
不过徐衍还希望金财财能者多劳,要是旦角的水平也过得去,完全可以再唱一段旦角的戏。
接下来就是两位老师的考察时间了。
徐衍借来了文武场,这是给戏班伴奏的乐队,叫做场面,分文场和武场。
金财财都能来,将自己要唱的两段说了,伴奏声响起,一声清凉的男音就响了起来。
冼庆春没忍住小小叫了声好,胡执中更是都快鼓掌了。
天爷,这姑娘不但有那身行头,她还有那份材料!
场面也兴奋起来了,什么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?一声声鼓点一段段弦乐响起来,追着金财财的声音就升腾在排练厅的上空。
就算是锣鼓手一时兴奋,金财财的声音也没有被盖过去,反而唱的更加清晰从容,这完全不是业余,而是专业级的水平了。
最主要是那一把嗓子,声音厚,但不重,反而清又透,没有丝毫女声,听着那叫一个舒畅!
冼庆春敢说,不看身段和台风,光比唱功,就比她教的学生基本功扎实。
她和胡教授达成了一致,两个人都冲着徐衍点头,然后继续听下去,手上还默默打着拍子,很是享受了。
金财财唱完,乐师们都觉得酣畅淋漓。
能给这样的角儿伴奏,是他们的荣幸。
如今唱得好的老生不是没有,可一举一动按着老规矩来,行动举止都透着老派传承的人可不多见。
还是个唱老生的女孩子,就算梨园行里,有能力有天赋吃这碗饭的也很少。
不是不用功,而是上限在那儿。
“这绝对没有问题,去长安剧院表演都没有问题。”
冼教授看金财财的眼神儿里都透着亲近。
虽然知道不大可能,她还是问了句,“有没有兴趣上台表演?”
胡执中也说,“可以来学院给学生们讲两节课,让他们感受一下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”
省的出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大。
金财财点头,“教我的人已经不在了,您两位若是愿意多指点我,就再好不过了。
有机会的话,我也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学戏的心得体会。”
教学生她是有点经验的。
他们这样说好了,徐衍也非常满意。
还以为找一位有戏曲底子的年轻演员要难一点,没想到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如此出众的。
刚才的两个选段大家都听见了,老生不阴郁不沙哑,青衣旦角婉转柔和,单独通了一样就很不得了,难得她样样俱全。
这可比请老师私下录好再给演员配上音要贴合人物。
而且有什么需要改动的,演员本人就可以重新演绎,经费省了很多——还有戏服。
既然要做好电影,细节上就要要求完美,金财财自带蟒袍,这可又省了一笔钱。
这样的演员,谁能不满意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