兽魄凝光:隋代异珍记
下卷
第一卷玉门关上狼魄照薛世雄借光破风沙
大业五年,玉门关的风沙比往年更烈。戍边将领薛世雄站在城楼之上,望着远处翻滚的沙暴,眉头拧成了川字——昨日派去传递军情的斥候至今未归,若沙暴再持续,关内的粮草恐难支撑到援军抵达。他腰间的革囊里,藏着一块西域商人所赠的狼魄,琥珀呈银灰色,边缘天然形成狼耳般的弧纹,商人说此魄“识风沙,能引途”,是沙狼魂魄所化。
“将军,沙暴要来了!”副将指着天边的昏黄,声音里带着焦急。薛世雄握紧革囊,忽然想起商人说的“狼魄反光辨方向”,便取出狼魄,对着残存的天光举起——银灰色的珀体竟反射出一道锐利的光痕,穿透了眼前的薄沙,隐约照见远处沙丘下的一抹绿色。“是斥候的信号旗!”他大喊,立刻下令出兵接应。
士兵们跟着狼魄的光痕穿越沙雾,果然在沙丘下找到昏迷的斥候,其身边的军情卷轴完好无损。回营后,薛世雄将狼魄放在军帐的灯旁,夜里沙风骤起,帐外风声如狼嚎,士兵们都有些慌乱,他却拿起狼魄,对众人说:“此乃沙狼之魄,久居沙漠,能镇风沙。有它在,咱们定能守住关隘。”说着,他将狼魄挂在帐中央,诡异的是,帐外的风声竟似减弱了几分,士兵们的心也渐渐安定。
三日后,突厥小股骑兵趁风沙来犯,薛世雄让士兵们用狼魄反射阳光,制造出“援军已至”的假象。突厥骑兵见远处光点密布,以为隋军早有防备,慌忙撤退。战后,士兵们围着狼魄欢呼,薛世雄却轻抚珀体,低声道:“非你镇风沙,是将士们的勇气镇风沙。你不过是让咱们记着,沙漠里的生灵,都有生存的智慧。”
后来,薛世雄在军帐中挂了一块木牌,上面刻着“狼魄为鉴”,旁边注着《隋书·西域传》“兽魄避沙”的记载。每当新兵入营,他都会讲起狼魄的故事,教他们尊重沙漠里的每一种生灵——因为连魂魄凝成的珀石,都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。
第二卷大兴善寺鹿魄静智首禅师悟慈悲
大业七年,长安大兴善寺的禅堂里,晨钟的余音还在梁柱间回荡。高僧智首正坐在蒲团上,手中捻着一串菩提子,目光却落在案前的鹿魄上——这是一位西域居士所赠,浅黄的珀体里似有鹿影流转,居士说它“性柔如鹿,能化戾气”。近来寺里总有些异动,夜巡的沙弥说常听见松林中传来异响,引得信徒们心生惶恐。
“师父,昨夜松林中又有响动,会不会是妖邪?”小沙弥明慧怯生生地问。智首摇摇头,拿起鹿魄,对明慧说:“你随我去松林看看。”月光下,松林的影子在地上织成密网,智首将鹿魄放在一块青石上,浅黄的珀体在月光下泛着柔光。不多时,一阵细碎的响动传来,明慧吓得躲在智首身后,却见一只小松鼠从树洞里窜出,打翻了树下的烛台——原来所谓的“异响”,不过是松鼠活动的声音。
智首捡起鹿魄,对明慧说:“你看,这鹿魄性柔,连松鼠都不惧它。世间本无妖邪,多是人心惶恐所致。鹿魄是鹿魂所化,鹿性慈悲,不伤人,其魄也能安抚人心,让咱们看见生灵的善。”他将鹿魄留在松林的石桌上,此后几日,松林中再无“异响”,信徒们的惶恐也渐渐消散。
一日,一位富商因生意失利,心生郁结,来寺中求开解。智首取出鹿魄,放在富商掌心:“你摸这鹿魄,温而不燥,柔而不弱。鹿在山林中,不与虎争,不与狼斗,却能自在生存,靠的不是蛮力,是顺应自然。你若能如鹿般平和,郁结自会消散。”富商捧着鹿魄,感受着掌心的温润,忽然顿悟,对着智首深深鞠躬。
后来,智首在禅堂的墙上题了“鹿魄喻慈”四字,旁边画着一株松、一只鹿、一块珀石。每当信徒来访,他都会讲解鹿魄的故事,说:“《隋书》称兽魄‘非独虎魂’,便是告诉咱们,每一种生灵都有其善性,哪怕是魂魄凝成的珀石,也在传递着慈悲的道理。”
第三卷洛阳工坊熊魄厚周景巧琢佛座基
大业九年,洛阳“凝玉坊”的工坊里,木屑与松脂的香气交织在一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