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珀悬井:海珀泡在井里,浑浊的井水慢慢变清,村民们喝着甘冽的井水,再没人得痢疾;看他如何用海珀配藿香、麦冬,治好赶路的商人——每一次实践,都让李时敏惊叹不已。
他拉着小林的手,详细询问海珀的来历、用法:“这海珀只在琼州的海上有吗?其他地方的琥珀能不能用?”小林指着南海的方向:“只有咱们这的海珀浮在海面,色淡金、有松香,能辟疫;北方的琥珀沉,色暗,只能安神,不一样的——这是我爷爷、我爹,还有村里的渔民,采了三代海珀,试出来的。”
李时敏又问起海珀的用量:“治疫、净水、治痢疾,用量都一样吗?”小林笑着说:“治疫要多烧些,让香气满屋子;净水一块就够,悬在井里;治痢疾要配草药,海珀一钱就够,多了怕伤脾胃。”他还带李时敏去捡海珀:“台风后最容易捡到,浮在海面的,要赶紧捞,不然会沉下去。”
李时敏把这些都详细记在医案里,还画了海珀的样子:“色淡金,有海纹,燃之有松香,浮于南海。”他在给朝廷的奏折里写道:“琼州海珀,能辟疫、净水、治痢疾,民间实践数十年,验之有效,当记入方志,以传后世。”
这便是《广东通志》记载的“海珀辟疫”前,医官对民间实践的第一次系统记录——没有小林祖孙三代的实践,没有渔民们的口口相传,就没有后来方志里的“万历大疫,琼山民家多藏海珀,染疫者十不及三”。对小林来说,能不能写进书里不重要,能治好人才是真的;但对李时敏来说,这些民间的实践,是中华医药最珍贵的财富,必须被记录、被传承。
(上卷完,下卷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