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忘川本草记:彼岸花间的杏林秘语(上卷)

忘川本草记:彼岸花间的杏林秘语(上卷)(1 / 4)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忘川本草记:彼岸花间的杏林秘语

楔子

楚地云梦泽之滨,有村名青枫,依岗傍水,秋来常有绛红花草沿岗绽放,形如龙爪舒展,蕊似金簪斜挑,风过处簌簌如语——村人唤此花为“彼岸”,说它是阴阳相隔的界标,也是神隐孩童的引路灯。岗上有座破败神社,供着无名石像,石像脚边总卧着一本泛黄册页,封皮题着《异草考》,是村里老中医苏景堂的传家宝。

苏景堂年逾花甲,鬓角沾着草药的清苦气,指节因常年碾药而泛着微黄,掌心总攥着块温玉似的药杵。这年秋分,青枫村连下三日冷雨,彼岸花开得比往年更盛,漫岗的红浪里,竟有孩童说见着了粉白蝴蝶绕花飞,翅尖沾着鳞茎的白浆。苏景堂坐在神社石阶上,翻开《异草考》,指尖划过“石蒜,味辛、甘,性温,有毒。主解疮毒,消痈肿,治惊风,然花蕊触之则邪入络脉,需以甘草、绿豆解之”的墨迹,抬头望向花田深处,似有细碎的脚步声从红浪里浮起——那是他年轻时,师傅临终前说的话:“这花是本草,也是传说,民间用它治蛇伤、止痢疾,比书本记的早了百十年,你要记得,药在田里,不在纸上。”

上卷

第一卷青枫秋霖滋疫疠,石蒜初绽解沉疴

冷雨缠了青枫村整旬,村口的老樟树叶子落得满地都是,踩上去黏糊糊的,混着泥土的腥气。村西的李阿婆最先慌了神,大清早拍着苏景堂的药铺门,声音发颤:“苏先生,您快去看看阿囡!烧了三天了,上吐下泻,连米汤都咽不进去!”

苏景堂挎着药箱随她去,穿过湿漉漉的田埂,只见阿囡躺在土炕上,小脸蜡黄得像陈年的草纸,嘴唇却泛着不正常的潮红,手心里攥着块冰凉的番薯干。他伸手搭在阿囡腕上,指下脉象浮数而滑,又掀开她的眼皮看了看,白睛里布着细密的红丝。“是湿热下注,”苏景堂捻着胡须道,“这雨下得久,田里的湿气渗进屋里,孩子吃了隔夜的薯干,湿热积在肠胃里,发成了痢疾。”

李阿婆急得直抹泪:“前儿找了邻村的赤脚大夫,给灌了灶心土煮的水,没用啊!”苏景堂蹲下身,从药箱里取出一小包晒干的马齿苋,又摸出个陶制的药臼:“先煮这个水给孩子喝,能清些湿热,但要根治,还得用岗上的石蒜。”

“石蒜?”李阿婆脸都白了,“那不是彼岸花吗?村里老人说碰了花蕊要被拖去黄泉的!”苏景堂叹了口气,把药臼放在炕边:“民间用石蒜治痢疾,比书本记的早。我师傅年轻时,这村里闹过一次大疫,就是用石蒜鳞茎救的人。只是这东西有毒,得先炮制——你去岗上挖两颗新鲜的鳞茎来,要带须根的,切记别碰花蕊。”

阿婆半信半疑地去了,苏景堂则在灶房里忙活:先把马齿苋倒进陶罐,加了三碗井水,文火慢煮,又取出《异草考》翻到“石蒜炮制”那页——上面只写着“清水浸漂三日,日换三水”,可师傅当年教他时,还加了句“浸后与生姜同蒸,去其辛毒”,这是书本没记的口传诀窍。

等阿婆捧着两颗雪白的鳞茎回来,苏景堂已经把马齿苋水滤好了,给阿囡喂了小半碗,孩子的哭声渐渐弱了些。他接过鳞茎,先在清水里反复冲洗,去掉泥土,再切成薄片,放进陶甑,底下垫了三片生姜,上锅蒸。蒸汽袅袅升起,带着生姜的辛香和石蒜特有的清苦气,飘出灶房,落在院角的鸡冠花上,竟让那蔫了的花瓣重新挺了些。

蒸了一个时辰,苏景堂取出石蒜片,已经变成了浅黄,他又把片儿晒干,碾成细粉,和着黄连末、葛根粉,用温水调成糊状。“每顿给孩子吃一小勺,”他把药粉包好递给阿婆,“再煮些小米粥,少放些盐,养养肠胃。”

次日清晨,苏景堂刚打开药铺门,就见李阿婆领着阿囡来了,孩子手里拿着个红彤彤的柿子,脸上有了血色。“苏先生,阿囡不吐了!”阿婆笑得眼角起了皱纹,“昨儿傍晚吃了药,夜里就拉了次干便,今早还喝了小半碗粥呢!”苏景堂摸了摸阿囡的头,看向岗上的彼岸花田,晨光里,绛红的花瓣泛着微光,他想起师傅的话:“本草的道理,都在百姓的日子里,书本记的是字,田里长的是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我成了光之巨人 怪谈摄影师 末世: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打工三十年,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全球病变:活尸狂潮! 啊?我打索伦? 活人禁忌2 雄兵连之武安君 暴击修仙,从追回青梅开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