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回薪火相传守药魂山泽永续谱新篇
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,仙药坪的补骨脂幼苗长得很茂盛,是陈教授和村民们一起种的,用的是岩老爹教的方法——种子泡过山泉水,用箭竹叶裹着,埋在腐叶土里,还种上了箭竹和短柄乌头,形成了共生关系。阿明每天都来仙药坪,给幼苗浇水、清理杂草,小本子上记满了幼苗的生长情况,比如“3月15日,幼苗长到3厘米,叶子变绿”“3月20日,箭竹的根和补骨脂的根连在一起了”。
开发商张海涛也来了,看到长势喜人的补骨脂幼苗,还有陈教授的研究报告,终于同意和村里合作,不搞大规模开采,而是成立了“哀牢山补骨脂保护基地”,专门培育原生补骨脂,还建了个小型的加工厂,按照岩老爹的方法炮制补骨脂,比如盐炙、酒浸,保证药效。
夏天的时候,补骨脂开花了,淡紫色的小花,像小星星一样,点缀在绿叶间,风一吹,满山坡都是辛香的味道。村里的人都来仙药坪看,脸上都带着笑,岩老爹看着这些花,想起了太爷爷和父亲,他们当年也是这样守着补骨脂,现在,终于把这份守护传了下去。
秋分的时候,补骨脂成熟了,村民们按照规矩,用竹刀割下果穗,只采三成,留七成让种子自然落下,来年再长。李三也来了,他现在成了保护基地的经理,负责联系药店和医院,把炮制好的补骨脂卖出去,还把岩老爹的配伍方法编成了小册子,发给医生和患者,让更多人知道怎么正确使用补骨脂。
有一天,城里来了个病人,是个年轻人,得了白癜,在很多医院都没治好,听说哀牢山的补骨脂有效,就专门来求药。岩老爹给她诊了脉,发现她是气血亏虚,不是单纯的阴虚生风,就用补骨脂配当归、黄芪、白芍,补血活血,祛风除湿。
“你这病得慢慢治,”岩老爹把药递给她,“这补骨脂是仙药坪的,药效好,你回去后,按方子煮水喝,再用酒浸的补骨脂涂在白斑上,每天晒一刻钟太阳,坚持三个月,就能看到效果。记住,别吃辛辣的,保持心情好,气血通畅了,病才好得快。”
年轻人接过药,感动得哭了:“谢谢您,岩老爹!我要是早点来,就不用遭那么多罪了。”岩老爹笑了:“不用谢,这药是山给的,我们只是守着它,把它给需要的人。”
冬天的时候,陈教授的研究成果出来了,发表了一篇论文,详细介绍了哀牢山补骨脂的共生关系和种子处理方法,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,还有很多大学的学生来仙药坪实习,学习补骨脂的保护和炮制技术。阿明也成了小老师,给学生们讲补骨脂的故事,教他们怎么认药、采药,小本子上记满了学生们的问题和笔记。
除夕那天,村里办了个热闹的晚会,大家围在香樟树下,吃着年夜饭,喝着米酒,说着补骨脂的故事。岩老爹站在中间,手里拿着《滇南本草》手抄本,对大家说:“补骨脂是我们的根,是山的恩赐,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。现在,我们把它保护好了,传承下去了,以后,不管过多少年,仙药坪的补骨脂都会一直长,山里人的病也能一直治。”
阿明接过岩老爹手里的手抄本,郑重地说:“爷爷,您放心,我一定会把补骨脂守好,把药理传好,做第四代守药人!”李三也站起来:“我会把补骨脂推广到更多地方,让更多人受益,也让更多人知道要保护中草药,保护我们的大山!”
晚会开到半夜,大家都喝醉了,唱着山歌,跳着舞。窗外的雪下了起来,落在香樟树上,落在仙药坪的补骨脂上,像给大山盖了层白被子。雾里,又出现了穿青布衫的人影,手里拿着株补骨脂,对着村里的方向,轻轻点了点头,然后慢慢消失在雪雾里。
结语
哀牢山的补骨脂,是自然的馈赠,也是人文的传承。从岩老爹的太爷爷到岩老爹,再到阿明和李三,一代代守药人,用口传的知识、文献的记载,用敬畏的心、慈悲的情,守护着这株“山灵的孩子”。他们知道,补骨脂不是商品,是救人的药;山林不是资源,是生存的根。
中医的智慧,从来不是死记硬背的文献,而是源于生活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