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成粉,每天用温酒送服一勺。可服了五日,腰痛竟没好转。他心里纳闷——明明治好了陈三郎的寒痹、李墨的遗尿,怎么到自己身上就不管用了?
夜里,程奂翻来覆去睡不着,忽然想起索格狄说的“胡麻配骨脂子”。他让人取来胡麻,炒香后磨成粉,和补骨脂粉混在一起,再用羊奶调服。次日一早,程奂竟能自己起身了,腰也不沉了。他又连服了十日,腰痛彻底好了,连骑马巡查都没问题。
程奂找来医官,笑着说:“以前只知补骨脂能温肾,却不知配胡麻更能填精髓。北地干燥,肾易亏耗,胡麻能润燥,补骨脂能温肾,两者相配,才是治肾虚腰痛的好法子。”医官恍然大悟:“将军说得是!中原医书只说补骨脂的好,却没说要随地域、随病症配药,还是将军在实践里悟得透!”
程奂看着案头的竹简,上面记满了补骨脂的用法:治寒痹的、治遗尿的、治泄泻的、治腰痛的,每一条都写着“验之有效”。他忽然担心,这些法子要是只记在竹简上,万一竹简丢了,后人就再也不知道了。他让人找来只青釉陶瓶,把调好的补骨脂胡麻粉装进去,密封好,又在瓶身上刻了“北庭补骨脂粉,治肾虚诸症”几个字。
亲兵问:“将军,这陶瓶要送回长安吗?”程奂摇摇头:“先留在我这里,等我百年后,随我下葬。我要让后人知道,北庭的土地上,有过这样的好药,有过这样的治病法子,别让这些实践来的智慧,随风沙散了。”他看着陶瓶,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瓶身上,泛着温润的光,像藏着北庭的药魂,也藏着一个将军对济世救人的初心。这便是上卷的终章,而下卷的故事,将从千年后的考古发现开始,续写补骨脂与唐疆药脉的未了缘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