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张三影朗润膏传:宋贤补骨记(下卷)

张三影朗润膏传:宋贤补骨记(下卷)(2 / 4)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阿婆见了张先,笑着说:“这位先生,我去年冬天咳得快断气了,多亏陈老医的膏方,现在别说咳嗽,就是爬山路都不喘!”

陈老医指着钱阿婆,对张先说:“她当时除了吃膏方,还每天用补骨脂花煮水喝。补骨脂花能润肺,比杏仁更温和,适合老人。”他又从院里摘了几朵补骨脂花,递给张先:“您看,这花要在清晨带露采,晾干后煮水,加少量冰糖,喝着清甜,老人都爱喝。”

张先赶紧记下来,又问:“老丈,若是阴虚的人,吃这膏方会不会上火?”陈老医点点头:“会!之前村里的李秀才,阴虚火旺,吃了两天膏方就口干舌燥。后来我在膏方里加了麦冬和玉竹,麦冬润肺,玉竹滋阴,他吃了就没事了,还治好了他的耳鸣。”

张先把“阴虚者加麦冬玉竹”“咳喘加杏仁或补骨脂花”都记在《朗润膏记》里,还画了补骨脂花的模样——淡紫色的小花,像细碎的星子。他看着陈老医的旧病案,忽然明白:民间的用药智慧,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方子,而是“辨证施治”,像词人填词一样,要根据“意境”调整字句,才能恰到好处。

下卷三史志寻踪证实践妙治遗尿显匠心

从湖州回来后,张先闭门整理《朗润膏记》,把陈老医的病案、炮制细节、辨证加减都补进去。这天,他在汴京的藏书楼里,翻到一本《湖州府志》,里面竟有关于补骨脂的记载,只有寥寥数字:“补骨脂,生郊野,霜降后采,温肾。”

张先拿着府志,笑着对阿福说:“你看,官修的史志只记了补骨脂的生长和基本功效,却没说它能治咳喘、痹痛、遗尿,更没提和胡桃配伍的妙处。这些都是民间在实践里摸出来的,比史志详细多了!”

正说着,邻里的李娘子抱着孩子来拜访,孩子才五岁,哭得满脸是泪。“张先生,您快救救我的娃!”李娘子抹着泪,“这娃每晚都尿床,换多少被褥都不够,县里的郎中说治不好,我实在没办法了!”

张先让孩子坐在膝上,摸了摸他的脉,又问了日常习惯——孩子平时爱喝冷水,吃饭也少,手脚总冰凉。“这娃是‘脾肾阳虚’,”张先对李娘子说,“肾主封藏,脾主运化,脾肾虚了,膀胱就关不紧,才会尿床。你用补骨脂胡桃膏时,加些山药和莲子,山药健脾,莲子固涩,早晚各给娃吃一勺,用小米粥送服。”

李娘子半信半疑地接过方子,回去后按方熬制。孩子嫌膏方有点药味,李娘子就把膏方拌在粥里,孩子居然吃了。过了五天,李娘子抱着孩子来谢张先:“张先生,娃昨晚没尿床!今早还主动吃饭了,手脚也不凉了!”

张先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,对李娘子说:“往后别给娃喝冷水,多吃些温性的食物,比如小米粥、南瓜,脾养好了,肾也会跟着好。”他把这个病案记在《朗润膏记》里,标注“小儿脾肾阳虚遗尿,膏方加山药莲子,五日见效”,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粥碗,提醒“用小米粥送服”。

张先又翻出之前阿福带回的陈老医旧本子,里面有个“治妇人带下”的病案:“刘娘子,三十岁,产后带下清稀,腰冷,服膏方加生姜红枣十日愈。”他对比《湖州府志》的记载,越发觉得:民间的实践,就像大树的根,扎在土里,默默吸收养分,而文献记载,是树上的枝丫,要靠根的滋养才能生长。

这天晚上,张先在《朗润膏记》的序言里写道:“补骨脂胡桃膏,非出宫廷医书,实源于湖州民间实践。百姓在日用中摸索,知其可治腰痛、咳喘、遗尿、带下,辨证加减,皆有实效。余采而录之,非为彰显己功,实为传民间智慧,济后世之人。”窗外的月光洒在纸上,照亮了“实践先于文献”六个字,张先摸着纸页,心里满是郑重。

下卷四文苑传扬润膏韵着书传世济苍生

熙宁五年秋,张先的《朗润膏记》终于完稿,全书共三卷,收录了五十六个案子,详细记载了补骨脂胡桃膏的炮制方法、辨证加减、内外用法,还画了补骨脂的生长图、炮制工具图。秦观和黄庭坚特意来汴京贺喜,三人坐在张府的庭院里,共赏中秋月色。

“子野兄,我把《朗润膏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怪谈摄影师 活人禁忌2 我成了光之巨人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暴击修仙,从追回青梅开始! 雄兵连之武安君 龙族: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 打工三十年,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全球病变:活尸狂潮! 末世: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