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。”
灵汐想起祖母药钞里的验方,便为云娘开了药方:盐炒补骨脂三钱,合欢花二钱,郁金二钱,茯苓三钱,炙甘草一钱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“补骨脂温肾,肾为先天之本;合欢花解郁,郁金行气,茯苓健脾,脾为后天之本。姐姐既要补‘身’,也要试着让心‘放晴’,多出去走走,别总困在戏里的情愁里。”
灵汐还教云娘一个“安神茶”的做法:用补骨脂(盐炒)一钱,酸枣仁二钱,龙眼肉三枚,煮水代茶,睡前饮用。“这茶能安神助眠,姐姐登台前也能喝一杯,定能精神饱满。”云娘谢过灵汐,接过药方与茶方,心里似有暖流涌动。
二、后台“药香戏韵”
云娘按灵汐的方子服药、喝茶,半月后,气色渐渐红润,睡眠也安稳了。她常趁演出间隙,来“骨脂堂”帮忙,学习辨认草药,有时还会带些戏楼的点心给灵汐。两人相处日久,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。
一日,云娘在药铺后院帮灵汐晾晒补骨脂籽,忽然唱起《牡丹亭》的唱段:“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,生生死死随人愿,便酸酸楚楚无人怨……破故纸,怎补得残生缺!”灵汐停下手中的活,问道:“云娘姐姐,你唱‘破故纸,怎补得残生缺’时,心里想的是什么?”
云娘望着院中的补骨脂,轻声说:“我想,杜丽娘说的‘残生缺’,是情的缺憾。她深爱着柳梦梅,却被困在深闺,连见一面都难,就像这补骨脂,能补骨却补不了人心的空落。可自从认识你,我又觉得,或许‘缺’也能慢慢补——你用补骨脂补我的身,陪我说话补我的心,这不就是在‘补残生’吗?”
灵汐闻言,心中一暖,说:“姐姐说得对,草木虽小,却能传递心意。就像这补骨脂,从药圃到药铺,从药方到茶盏,只要用了心,就能既补骨,又补情。”两人相视而笑,药圃中的辛香与婉转的唱腔交织,成了最动人的风景。
三、书生的“落魄伤”
一日,药铺来了位年轻书生,衣衫单薄,面色憔悴。他自称从外地来吴县赶考,途中遇盗,盘缠被劫,又淋了雨,患上了“风寒腰痛”,连考场都没能进。“姑娘,我身无分文,只能求你给我些便宜的药,日后定当奉还。”书生说着,眼圈泛红。
灵汐见状,心生怜悯,为他诊脉后,取来一包盐炒补骨脂籽,又包了些杜仲、生姜,说:“公子,这药你拿去,补骨脂与杜仲水煎服,能治腰痛;生姜煮水喝,可驱风寒。钱的事,不必放在心上,先把病治好要紧。”她还从厨房端来一碗热粥,递给书生:“趁热喝了,暖暖身子。”
书生感激不已,接过药与粥,哽咽道:“姑娘大恩,在下没齿难忘。”灵汐笑着说:“出门在外,谁都有难处。我这‘骨脂堂’,本就是为了帮人,不必客气。”书生喝完粥,谢过灵汐,便离去了。
几日后,书生痊愈,特意来药铺致谢,还带来一幅自己画的《补骨脂图》。画中,溪畔药圃里,补骨脂迎风摇曳,旁题诗句:“褐籽辛香暖客愁,药圃情深解人忧。他朝若遂凌云志,不忘吴门骨脂流。”灵汐将画挂在药铺墙上,看着诗句,心里满是欢喜——她知道,补骨脂不仅能疗愈病痛,还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善意。
四、班主的“老寒腿”
“玉茗班”班主年近六旬,因常年在戏楼后台待着,后台潮湿,患上了“老寒腿”,每到冬季,便痛得无法行走。他试过许多药方,都不见效,便来“骨脂堂”求助。
灵汐为班主诊脉,见他脉象沉迟,舌苔白腻,便道:“班主伯伯,您这是寒湿痹阻,肾阳虚衰,得用‘补骨脂浸酒’长期调理。”她取来盐炒补骨脂一斤,杜仲半斤,牛膝半斤,桂枝三两,放入大酒坛,倒入五十度的白酒,密封浸泡。“这酒每日饮一两,早晚各一次,同时用酒涂抹膝盖,按摩至发热,坚持三个月,定能见效。”
班主按灵汐的方法做,冬季来临时,“老寒腿”果然没再犯。他高兴地对灵汐说:“苏姑娘,你这方子太神了!我这老腿,终于能在后台走动了!”灵汐笑着说:“补骨脂温肾散寒,杜仲、牛膝强筋健骨,桂枝通络,白酒引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