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青娥笑罢髭须绿——补骨脂奇缘记(下卷)

青娥笑罢髭须绿——补骨脂奇缘记(下卷)(3 / 4)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片刻后,腹中升起一股暖意,与服用附子时的感受相似,却更为温和。他沉默了许久,终于站起身,对郑愚深深一揖:“郑大人,李某今日才算明白,医道不分地域,能治百姓病痛的,便是好药。这‘婆固脂’的妙用,值得记入医案,流传后世。”

郑愚笑着扶起他:“王大人言重了。中原医道讲究‘辨证施治’,异域草药自有其特性,若能将两者相融,便是百姓之福。”此后几日,王大夫留在琼州,与郑愚、李摩诃一同研究“婆固脂”的配伍,将中原医书的理论与民间实践相结合,完善了“婆固脂”的用药体系。离开时,他带走了一套“婆固脂”的炮制方法和病案,承诺会在广州府推广此药——一场关于“异域奇药”的成见,终究被实践与实效化解,化作了医道相融的佳话。

第四卷归帆载得神草还

时光荏苒,郑愚在琼州任上已过七年。这七年里,“婆固脂”在岭南各地扎下了根,不仅府衙的菜园中引种成功,许多百姓也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上了这种“暖阳子”,炮制之法通过口传心授,传遍了渔村与山野。郑愚每日除了处理公务,便与李摩诃、老药农们一起,整理“婆固脂”的用药经验,从生长习性到炮制细节,从单方使用到配伍禁忌,一一记录在册,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“婆固脂用药纪要”。

这年秋天,朝廷传来旨意,召郑愚回京任职。此时的郑愚,已年过八十二岁,却依旧精神矍铄,鬓边虽仍有白发,却夹杂着不少黑发,腰背挺直,步履稳健,丝毫不像垂暮之人。幕僚们笑着说:“大人这哪是回京任职,分明是带着‘春光’荣归故里!”郑愚听了,也忍不住发笑,想起自己初到琼州时的狼狈,再看看如今的模样,心中满是感慨——这一切,都要归功于那味从诃陵国传来的“婆固脂”。

启程那日,琼州的百姓自发来到码头送行,有的提着装满“婆固脂”生药的竹篮,有的捧着炮制好的药末,还有的带来了自家种的瓜果。老渔民老周拄着拐杖,颤巍巍地将一坛“婆固脂药酒”递给郑愚:“大人,这酒您带着,路上喝,暖身子!”农妇阿秀抱着孩子,哽咽着说:“大人,是您让我有了孩子,这份恩情,我们一辈子都记着!”郑愚看着眼前的百姓,眼眶湿润,他对着众人深深一揖:“我在琼州七年,蒙百姓厚爱,这‘婆固脂’能护佑大家,便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

李摩诃也来送行,他递给郑愚一个木盒,里面装着“婆固脂”的种子和详细的种植、炮制图谱:“大人,这种子您带回长安,若能在北方引种成功,便能帮到更多畏寒的人。”郑愚接过木盒,紧紧握在手中:“先生放心,我定会让这‘婆固脂’,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。”船开之时,李摩诃站在码头,对着郑愚挥手,阳光洒在他黝黑的脸上,笑容温暖——这段跨越山海的医道奇缘,虽始于偶然,却成了永恒的羁绊。

航行途中,郑愚站在船头,望着滔滔江水,想起这七年的经历,心中感慨万千,随口吟出一首诗:“七年使节向边隅,人言方知药物殊;奇得春光采在手,青娥休笑白髭须。”幕僚们听了,纷纷称赞,这首诗不仅道出了“婆固脂”的神奇,更写出了郑愚对这段经历的珍视。船到长安时,百姓们听说这位八旬老臣竟如此健朗,纷纷围来看望,当得知他是靠岭南的“奇药”恢复精神时,都好奇地询问药名。郑愚口中的“婆固脂”,因音译的缘故,渐渐被百姓们传成了“破故纸”,虽名字变了,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妙用,很快便在长安的药铺中流传开来。

结语

郑愚回京后,将“婆固脂”的用药纪要与病案整理成册,呈给了朝廷太医院,虽未立刻被纳入官方医书,却在民间广泛流传。此后数百年,“破故纸”的名字被一代代人口口相传,它的疗效经过无数实践的验证,从岭南传到中原,从中原传到四方,成了治虚寒、补阳气的常用药材。直到明代,李时珍编撰《本草纲目》时,根据其“补骨中之阳”的功效,将“破故纸”正式定名为“补骨脂”,并详细记载了它的性味、归经、炮制方法与配伍应用,让这味源于异域、兴于民间的神草,终于登上了中原医典的殿堂。

<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四合院:开局爆锤众禽 斗罗:死遁归来,修罗场里当团宠 一入网游不复还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 斗罗:抢走小舞,弑神 LPL别联系了,我们真不熟!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宇智波,从毁灭忍界开始 见过发光料理吗,你就画美食番? 学姐,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