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顾客的话——你祖父的方子,是从渔市听来的;我的方子,是从脚夫、商人那学的;你的方子,得从更多人那找。”明泰握着手抄本,里面的纸页已经泛黄,却记满了庞家三代人的实践——从药材挑选到炮制,从人群辨证到方子调整,每一个细节,都藏着“实践出真知”的道理。
第四卷口感革新:明泰的市场破局
2010年,庞明泰接手药铺时,胡志明市的保健品市场已经变了样——年轻人不爱喝传统补酒,觉得“口感烈,有药味”;东南亚其他国家的顾客,比如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的,更习惯“温和、易入口”的保健品。
“明泰哥,我给公司的年轻同事带了补酒,他们说喝不惯,觉得太冲。”药铺的老顾客、在新加坡工作的陈小姐说,“要是能让补酒的口感温和点,肯定能卖得更好。”
明泰尝了尝传统的补酒,确实带着股浓郁的药味,酒精度虽低,入口还是有些烈。他想起祖父用“延长浸泡时间”改善药性,或许也能通过工艺调整改善口感。他开始尝试不同的浸泡方法:传统方法是“常温浸泡”,他改成“低温浸泡”——把药材和米酒放在15℃的恒温柜里,浸泡四十五天,比传统方法多十五天,让药材的味道慢慢渗进酒里,减少烈味。
他还在浸泡时加入少量越南香茅——香茅是本地常见的香料,能去腥增香,还能中和药味。调整后的补酒,入口带着淡淡的香茅味,药味不冲,酒劲也更缓,年轻人喝了都说“像果酒,不像补酒”。
第一个批量订购的是新加坡的保健品经销商李先生:“明泰先生,我试了你的新口感补酒,在新加坡的华人社区很受欢迎——既保留了中国补酒的功效,又有越南的特色,还适合年轻人。”李先生订了五百瓶,不到一个月就卖完了,又追加了一千瓶。
明泰没有满足,他还根据不同国家的口味调整:给马来西亚顾客的补酒,加少量椰糖,增加甜味;给泰国顾客的补酒,加少量柠檬叶,增加清爽感。这些调整,都记在手抄本的新页上,标题是“地域口感适配”,国:柠檬叶+低温”。
2015年,庞泰补酒第一次参加东南亚保健品展,就吸引了欧美经销商的注意。美国经销商约翰尝了补酒后,惊讶地说:“这不是我印象中的‘中药酒’,它很温和,有独特的草本香味,适合欧美市场的健康理念。”明泰笑着说:“这是中国古方和越南草药的融合,是跟着顾客的需求,一点点调出来的——我们尊重传统,更尊重实践。”
展会上,明泰把祖父的手抄本展示出来,外国经销商看着里面的病案、药材挑选笔记、方子调整记录,都忍不住赞叹:“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账本,是一部‘补酒实践史’!”明泰知道,庞泰补酒的跨洋之旅,才刚刚开始——而这一切,都源于庞家三代人“从实践中来,到实践中去”的坚守,源于对“君臣佐使”古方智慧的活学活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