怕错过任何细节。
巴图用了三天膏,左腿的肿消了些,能扶着帐篷杆慢慢走;七天后,肿全消了,能跟着部落的人去河里捕鱼;十天后,他能像往常一样,骑着驯鹿去针叶林里打猎,一点都看不出曾复发过寒痹。伊万看着巴图灵活的腿,又看了看自己记录的数据——腿温从32℃升到36℃,肿胀从5厘米减到0,忍不住感叹:“这不是巧合,是真正的疗效!你们的实践,比实验室的数据分析更有说服力。”
阿穆尔还带伊万去看驯鹿——部落里的驯鹿,每年夏天都会喝“奥伦·塔布”煮的水,预防寒病,所以鄂温克族的驯鹿,比其他部落的更健壮,迁徙时也不容易生病。伊万看着驯鹿喝着草药水,精神抖擞的样子,在笔记本上写道:“奥伦·塔布不仅对人有效,对驯鹿也有预防寒病的作用,这是长期实践得出的结论,值得深入研究。”
离开营地前,伊万握着阿穆尔的手说:“阿穆尔萨满,我之前错了,以为只有实验室的研究才是科学,却忘了实践才是科学的根基。我会把‘奥伦·塔布’的实践写进我的论文,让更多俄国学者知道,西伯利亚的针叶林里,藏着这么珍贵的草本智慧。”
阿穆尔送伊万到勒拿河边,看着马车消失在树林里,心里满是欣慰——布林诺夫的书让“奥伦·塔布”被知道,伊万的研究让它被认可,这口传的实践智慧,终于要走进更广阔的文献世界了。
第四卷薪火传藿:新辈辨证续传奇
1920年的秋,阿穆尔已经七十多岁了,头发白得像雪,腿脚也不如从前灵便。他知道,自己该把“奥伦·塔布”的智慧传给下一代了,便选了部落里最聪明的年轻人索伦做徒弟——索伦从小跟着阿穆尔采草药,对“奥伦·塔布”有很深的感情,也很会观察鹿群和草木的反应。
阿穆尔教索伦的第一件事,就是“辨证”:“索伦,‘奥伦·塔布’不是万能的,得看人的病症、体质,还要看季节——冬天寒重,用量可以多些;夏天燥重,用量要少些;寒痹加鹿油,寒咳加雪菊,虚痹加鹿血,这些都要记在心里,更要在实践里慢慢悟。”
有一次,一个从俄国来的商人路过营地,得了风湿,关节又红又肿,还发热——这不是寒痹,是湿热痹,索伦一开始想用鹿神膏,阿穆尔赶紧拦住:“索伦,你看他的舌苔,黄腻,脉息快,这是湿热,‘奥伦·塔布’性温,单用会加重湿热,得加柳树皮,柳树皮能清热,和‘奥伦·塔布’配着,一温一凉,才能治。”
索伦按阿穆尔的法子,取“奥伦·塔布”叶二钱(比平时少一钱),柳树皮三钱,一起煮水,加少量蜂蜜(蜂蜜能调和药性),给商人喝;又用煮过的药渣捣成泥,敷在红肿的关节上。商人喝了三天,发热退了;七天后,红肿消了;十天后,风湿好了,能骑着马继续赶路。商人临走时,给了索伦一块银表:“小伙子,你比俄国的医生还厉害!这表送给你,谢谢你救了我。”
索伦还遇到过驯鹿的传染病——有几头驯鹿得了“雪痢”,又拉又吐,日渐消瘦。他想起阿穆尔说的“驯鹿和人一样,也能用药”,便用“奥伦·塔布”叶煮水,加少量松针(松针能止泻),给驯鹿喝。三天后,驯鹿的腹泻停了;七天后,能正常吃草;十天后,全好了。阿穆尔看着索伦,笑着说:“你学会了,不仅会给人治病,还会给鹿治病,‘奥伦·塔布’的智慧,以后就靠你传下去了。”
1925年的冬,阿穆尔在睡梦中安详地去世了,临终前,他把鹿骨刀和刻满“奥伦·塔布”用法的桦树皮交给索伦,说:“记住,‘奥伦·塔布’是针叶林的孩子,是驯鹿的朋友,更是我们部落的根——要跟着实践走,跟着鹿群走,别丢了这份智慧。”
索伦按着阿穆尔的嘱咐,继续用“奥伦·塔布”给部落的人治病,还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新用法——比如用“奥伦·塔布”配野山楂,治消化不良;用“奥伦·塔布”配鹿筋,治筋骨拉伤。他还把新的用法刻在桦树皮上,和阿穆尔的一起,挂在议事帐篷里,越来越厚,像一本用树皮写的“草药全书”。
部落的人都尊敬索伦,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