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,说:“这不是我的本事,是玄清子师傅的本事,是老辈山民的本事,是终南的本事——养生的根,在实践里,在口传里,在天人合一的理里。”
是啊,终南的仙灵脾,从来不是一味普通的药。它藏着道教养生的魂——“肾为先天之本”,炼精化气;它载着中医的智——阴阳五行、五运六气,应时应人;它更映着传统医学的根——源于山民的实践,成于口传的智慧,高于文献的记载,归于人心的健康。
从玄清子到青玄,从丹房的竹简到医者的典籍,终南的仙灵脾,就这样在云雾间生长,在药酒里淬炼,在人心间传承,一年又一年,伴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,守着山民的养生缘,也守着道教与中医相融的薪火。
赞诗终南灵脾赞
终南云雾育仙脾,冬藏春生合道机。
温肾能滋先天本,润脾可补后天基。
麦冬润肺金生水,茯苓祛湿土克泥。
口传养生传千古,薪火相承岁月熙。
尾章叶映冬雪:养生续新篇
又是一个冬至,青玄带着丹房的童子,去药圃采仙灵脾。雪粒落在叶片上,融成细珠,像撒了把碎银,童子们的小竹篮里,装着节多的、节少的仙灵脾,有的要带雪水藏,有的要配山药蒸,他们跟着青玄,念着玄清子传下来的口诀:“冬采灵脾带雪藏,春加麦冬夏加姜,秋配寄生冬配枣,顺天应人养生长。”
青玄把采来的仙灵脾,放在丹房的竹筛上,用雪水轻轻淋了淋——雪水甘凉,能去灵脾的燥气,这是阿桂教的法子。他取了节少的灵脾根,切成碎末,和山药泥混在一起,加了点槐花蜜,调成糊状,放在竹甑里蒸——今天要给小豆子送药,孩子又有点腿软,得再补补。
丹房的烟筒飘出淡白色的烟,带着仙灵脾的辛香和山药的甜香。童子问:“师傅,这药能让小豆子的腿更有劲吗?”青玄笑着点头:“能,因为这药顺了冬藏的气,顺了孩童的体,顺了终南的性子——只要守着这养生的理,终南的仙灵脾,会一直护着山民的健康。”
夕阳落在终南的峰顶,把雪染成了金红色,药圃的仙灵脾叶片映着霞光,像缀满了星星。青玄摸着案上的“运气册”,上面的字迹有的已经淡了,可里面的理还在——道教养生与中医相融,实践与口传互补,天人合一,生生不息。
终南的山还在,仙灵脾还在,养生的薪火还在。那丹房里的药酒,那竹甑里的药糊,那口传的口诀,那纸上的典籍,会像终南的泉水一样,生生不息,流进更远的岁月里,照进更多人的养生里,让灵脾润肾的养生缘,永远传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