篝火旁的顺口溜,到典籍里的条文;从老巫祝的悲剧,到牧马人的转机——这一路,没有惊天动地的神迹,只有一步一步的实践,一次一次的纠错,一种一种的领悟。
中医的“辨证施治”,从来不是书本上的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,而是藏在“青嫩树枝与枯木”的比喻里,藏在“姐妹守家”的故事中。它告诉我们:药无善恶,全在用法;医无定法,全在辨证。当文字还未普及,当典籍还未完备,是这些带着体温的故事,让医理越过了识字的门槛,走进了每一个普通人的心里。
直到今天,戈壁上的麻黄还在生长,老人们还在讲阿母的故事。那些故事里,有草木的性情,有人的生死,更有“实践出真知”的古老真理——这或许就是传说的力量:它比典籍更柔软,却比石头更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