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《灾年里的“苦命粮”》下卷

《灾年里的“苦命粮”》下卷(3 / 4)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第八章:苦根成老话,人心记恩情

光绪四年的秋天,庆阳迎来了大丰收。地里的麦子、玉米、糜子,堆成了小山。王家坳的土窑里,第一次有了粮食的香气。

王二柱娶了邻村的一个姑娘,姑娘不嫌他家穷,说他是个好人。结婚那天,二柱特意去野狼沟,挖了一小把麻黄根,煮了水,给新娘喝了一口。“这是咱王家坳的救命根,你得尝尝。”二柱说。新娘喝了一口,虽然苦,却笑着说:“我知道,你跟我说过。”

日子一天天好起来,王家坳的人,再也不用吃麻黄根了。但关于麻黄根的故事,却一代代传了下来。老人们会对孩子们说:“光绪三年大旱,是麻黄根救了咱一村人的命。那根苦啊,涩啊,可吃下去,能活命。”

有人说:“麻黄是个苦命人,平时长在山坳里,没人理,灾年里,却把自己的根献出来,救了人。”还有人说:“麻黄根性烈,却有良心,你对它好,它就对你好,你要是糟践它,它就不待见你。”

王二柱后来成了王家坳的村长。他在野狼沟的山坳里,立了块石碑,上面刻着:“光绪三年,大旱,民饥,赖麻黄根活。后人当记:草木有情,当惜;患难与共,当记。”

石碑旁边,王二柱亲手种了一片麻黄。每年麻黄成熟的时候,他都会带着孩子们,去看看,告诉他们:“这就是麻黄,它的根,在灾年里,是咱的‘苦命粮’。”

当地渐渐流传下来一句老话:“旱年识麻黄,难时见人心。”意思是,大旱的年头,才知道麻黄根能救命;艰难的时候,才能看出谁的心是好的,谁是坏的。

很多年后,王二柱老了,他的孙子问他:“爷爷,麻黄根真的那么苦吗?”二柱笑了,说:“苦,比黄连还苦。可那苦里,有活命的滋味,有咱王家坳人的骨气。”

夕阳下,野狼沟的山坳里,麻黄草在风中摇曳,青劲如初。它的根,埋在土里,默默生长,像是在守着一个秘密,一个关于灾年、关于生存、关于人心的秘密。而王家坳的人,谁也没忘,在那个光绪三年的大旱里,是这“苦命”的麻黄根,陪着他们,熬了过来,活到了春天。

结语:草木有本心,患难见真情

光绪三年的大旱,像一场噩梦,却也让庆阳人,认识了麻黄这株“苦命草”。它的根,苦涩难咽,却在最绝望的时候,给了人们活下去的希望。

王家坳的故事,不是个例。在那个灾荒连年的年代,不知道有多少人,靠着野菜、树皮、草根,艰难地活着。而麻黄根,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种,却因为它的“苦”与“救命”,被人们牢牢记住。

“旱年识麻黄,难时见人心。”这句老话,道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也道尽了人与人的关系。草木无言,却在关键时刻,展现出它的慈悲;人心复杂,却在患难之中,显露出它的善良。

如今,生活好了,再也没人会去吃麻黄根了。但麻黄,依然生长在庆阳的山坳里,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,也提醒着人们:别忘了那些苦日子,别忘了那些在苦难中,帮助过自己的人,哪怕,那只是一株草。

赞诗

光绪三年旱魃狂,赤地千里断炊粮。

山坳幸有麻黄根,苦涩能充辘辘肠。

郎中授法解其毒,乡邻守规共分藏。

苦尽甘来丰收日,犹记当年救命方。

尾章

庆阳的黄土高原上,麻黄草一年又一年地生长、枯荣。它的根,依然埋在土里,默默汲取着养分。

王家坳的石碑,历经风雨,字迹已经有些模糊,但“麻黄根”三个字,依然清晰可辨。偶尔有外乡人路过,看到石碑,问起缘由,王家坳的老人,就会把那个关于“苦命粮”的故事,慢慢讲给他们听。

故事讲完,老人会指着山坳里的麻黄,说:“你看,那就是麻黄。它是个苦命人,也是个好心人。咱庆阳人,都记着它的情。”

风掠过山坳,麻黄草发出“沙沙”的声响,像是在回应,又像是在诉说。那声音里,有光绪三年的苦涩,有王家坳人的感激,更有一份跨越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雄兵连之武安君 斗罗V:开局进化蓝银皇,我能起死回生 四合院:开局爆锤众禽 打工三十年,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龙族: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 斗罗:抢走小舞,弑神 活人禁忌2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 怪谈摄影师 一入网游不复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