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芎心映蜀月:孝子寻药记(下卷)

芎心映蜀月:孝子寻药记(下卷)(2 / 4)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呢!”二郎望着白鹤灵动的身影,忽然想起那“菊花心”的断面,觉得这草与天地间的生灵,原是相通的。

秋分那日,二郎带着乡邻们采收川芎。他教大家用特制的小锄,沿植株四周深挖五寸,避免伤及须根,挖出的根茎带着湿润的泥土,抖落之后,那“菊花心”在秋日阳光下愈发分明。“你们看,”二郎举起一根川芎,“孟郎中说,这纹路越清晰,药性越足。”

乡邻们捧着川芎,个个欢喜。有经验的老农说:“怪不得青城山里的川芎好,原来要这般顺应时节——春栽需待地气升,夏长需去旁枝,秋收需候天晴朗,冬藏需经霜炮制。”二郎把采收的川芎按大小分类,小的留作种根,大的则洗净切片,或晒干,或用酒炒、醋炙,按孟郎中教的炮制之法,仔细处理。

那年冬天,蒙阳镇的川芎竟收获了满满几大仓。二郎分了些给乡邻,其余的托药商运往成都、重庆,渐渐有了名气。药商们说,蒙阳镇的川芎“菊花心明,辛香烈,药效足”,比别处的金贵三成。二郎站在自家的川芎田里,望着都江堰的水悠悠流淌,心里明白:这不仅是他的汗水,更是天地的馈赠,是道法自然的见证。

第七卷:芎香济世病案流传

随着川芎种植渐广,蒙阳镇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川芎之乡”。二郎在王郎中的帮助下,开了家“芎德堂”药铺,既卖药,也看病,专治各种头痛杂症。他谨记孟郎中的教诲,辨证施治,配伍精当,名气渐渐传到了彭州城里。

初夏的一日,彭州知府派人来请,说知府夫人患偏头痛多年,每月发作三五次,痛时卧床不起,遍请名医无效。二郎赶到知府衙门,见夫人面色憔悴,眉棱骨痛如锥刺,脉象弦紧。“夫人这是少阳头痛,风邪郁在半表半里,”二郎道,“需疏肝解郁,祛风止痛。”

他开了方子:川芎四钱,柴胡三钱,黄芩三钱,半夏三钱,甘草一钱。“柴胡引药入少阳经,黄芩清泻郁热,川芎祛风止痛,半夏化痰散结,共奏疏肝祛风之效。”知府半信半疑,让夫人试服。三日后,派来的人说夫人头痛未发,竟能到花园散步了。连服一月,偏头痛竟未再犯,知府大喜,亲题“芎香济世”匾额,送到“芎德堂”。

又有个镖师,常年走南闯北,在秦岭遇暴风雪,回来后便得“头风”,遇寒则发,痛如刀割,连戴棉帽都觉得沉。二郎见他舌苔白腻,脉象沉紧,知是风寒湿邪痹阻经络,便用川芎配羌活、独活、防风、细辛,制成药酒,让他每日温饮。“此酒能散寒祛湿,通络止痛,就像冬日里的炭火,能融化冰雪,温暖四肢百骸。”镖师饮了半月,头痛渐轻,三月后竟能重新上路,临行前送了块“妙手回春”的木牌。

镇上有个老秀才,因屡试不第,积郁成疾,常觉“头里像塞了团棉絮”,昏沉不清,伴胁肋胀痛。二郎说这是“肝气郁结,气滞血瘀”,用川芎配香附、郁金、白芍,疏肝理气,活血止痛。老秀才服了十剂,不仅头清目明,连多年的嗳气、腹胀也消了,感慨道:“这川芎不仅能治头,还能解心里的郁气,真是仙草!”

二郎把这些病案都记在《芎德堂医案》里,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、脉象、用药及疗效。他发现,川芎不仅治头痛,还能疗妇人痛经、跌打瘀痛。有个农妇产后恶露不尽,小腹疼痛拒按,二郎用川芎配益母草、桃仁、红花,活血祛瘀,五日恶露即净;有个孩童玩耍时撞伤头部,血肿不消,他用川芎配当归、赤芍、乳香,外敷内服,三日血肿便散。

王郎中看着二郎日渐成熟,欣慰道:“你如今的医术,已不输给城里的名医了。只是要记住,药是死的,人是活的,同是头痛,病因不同,治法迥异,切不可墨守成规。”二郎点头记下,每日仍坚持研读《蜀地药谱》,遇疑难杂症,便到田间查看川芎长势,仿佛能从草木的荣枯中,悟到治病的道理。

蒙阳镇的川芎越种越多,形成了“春分栽,夏至薅,秋分挖,冬至炮”的习俗。药农们说,二郎种的川芎,根茎总比别人的粗壮,“菊花心”也更分明,都说是“孝子感动天地,山神格外眷顾”。二郎听了,只是笑笑,他知道,哪有什么眷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龙族: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 打工三十年,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活人禁忌2 斗罗V:开局进化蓝银皇,我能起死回生 怪谈摄影师 雄兵连之武安君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我成了光之巨人 全球病变:活尸狂潮! 末世: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