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芎心映蜀月:孝子寻药记(下卷)

芎心映蜀月:孝子寻药记(下卷)(1 / 4)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第五卷:游方识草芎名初定

头风草治好陈氏头风的消息,像都江堰的春水,顺着岷江水脉,漫到了周边州县。转年春分刚过,蒙阳镇来了位游方郎中,背着个插满药草的背篓,篓口悬着块“识百草”的木牌,一路打听“能治头风的神草”。

郎中姓孟,是从湖广来的,据说走遍大江南北,见多识广。他找到二郎家时,正撞见二郎在天井里翻晒头风草的根茎,那些根茎被切成薄片,在春日阳光下泛着黄白的光泽,断面的“菊花心”依旧清晰。

“后生,这就是你们说的头风草?”孟郎中蹲下身,拿起一片药材,放在鼻尖深嗅,眼睛倏地亮了,“好浓的辛香!能通九窍,温散风邪,果然是个好东西!”

二郎见他懂行,忙把老汉的嘱咐、王郎中的用药经验说了一遍。孟郎中听得连连点头,又问:“这草只长在青城山峭壁吗?寻常地里能种活?”

“我也想试试,”二郎道,“只是不知怎么种。”

孟郎中指着切片的“菊花心”:“你看这纹路,是天地之气在根里流转的痕迹。蜀地属坤,土厚水深,都江堰的水带着岷山雪融的清气,油沙土又得金气之坚、水气之润,若在这样的地里栽种,未必长不出这般好草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,“这草性善上行,专入头窍,像极了‘穹窿’之意——你看人之头颅,高如天穹,此草能直抵巅顶,不如称‘芎’;又生在川地,合称‘川芎’,如何?”

“川芎……”二郎默念着,觉得这名字比“头风草”雅致,又藏着股与天相通的灵性。王郎中闻讯赶来,见孟郎中引经据典,从《神农本草经》的“主中风入脑头痛”,说到《本草纲目》的“芎穷上行,专治头脑诸疾”,抚掌笑道:“‘川芎’之名,既合其性,又显其地,妙哉!”

孟郎中在蒙阳镇住了半月,每日与二郎、王郎中探讨川芎的药性。他见镇上有位妇人产后血虚头痛,头晕目眩,便开了方子:川芎三钱,当归五钱,白芍四钱,熟地五钱,水煎服。“此乃‘四物汤’,川芎引诸药上行,当归、熟地补养阴血,一散一补,阴阳调和,方能固本。”果然,妇人连服七日,头痛渐消,面色也红润起来。

又有个孩童外感风热,头痛伴咽喉肿痛,孟郎中用川芎配菊花、薄荷、连翘,辛凉解表,三剂便愈。他教二郎:“川芎虽温,却非只治寒证。热证用之,需配寒凉药制约其温性,此乃‘相制’之理,就像夏日炎炎,需借树荫纳凉,方能不致酷热伤人。”

离镇那日,孟郎中赠给二郎一本《蜀地药谱》,扉页上题着“芎生蜀地,性通穹窿,善疗头疾,贵在配伍”。二郎捧着药谱,望着孟郎中远去的背影,心里渐渐明了:这川芎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
第六卷:山田试种道法天成

清明前后,二郎带着孟郎中的嘱咐,往青城山拜谢那位砍柴老汉,却再也没找到。山民说,那老汉许是山神化形,特意指点孝子。二郎便在老汉采药的峭壁下,取了些带土的根茎,小心翼翼地带回蒙阳镇。

他选了块靠近都江堰支流的山田,那片地是油沙土,捏在手里细腻如粉,松手即散,据说能“旱保墒,涝透气”。王郎中说,这土得“土德之厚,金气之坚,水气之润”,五行调和,最宜川芎生长。

二郎按照老汉“带土移栽”的法子,将根茎埋入土中,行距、株距都按孟郎中说的“三尺为界,通气透光”。春日里,川芎幼苗破土而出,紫红的芽尖像极了雀鸟的喙,怯生生地探向阳光。他每日清晨去田埂查看,见杂草就除,遇干旱便引渠水灌溉,像照顾亲人般细心。

夏至时节,川芎茎秆已长到二尺高,紫绿色的茎节处抽出旁枝。二郎想起孟郎中说的“夏长需敛,去枝强根”,便用剪刀将旁枝轻轻剪下。起初心里忐忑,怕伤了植株,可过了几日,见主茎愈发粗壮,根部周围的土壤微微隆起,知道是根在生长,才放了心。

入秋之后,蒙阳镇下了场透雨。雨后初晴,二郎到田里查看,竟发现几只白鹤落在田埂上,低头啄食杂草,却对川芎植株秋毫无犯。村民们都说:“这是山神派仙鹤来守护川芎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末世: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 活人禁忌2 我成了光之巨人 雄兵连之武安君 打工三十年,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啊?我打索伦?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怪谈摄影师 暴击修仙,从追回青梅开始! 全球病变:活尸狂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