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了。王二嫂疼得直哭,生怕伤了肚里的孩子。
秦伯去诊视,见王二嫂舌红苔白,脉象细数,道:“这是‘妊娠子淋’,是胎火耗伤阴液,湿热下注膀胱。《千金方》说‘妊娠小便不利,猪苓散主之’,正好用得上冬藏的猪苓。”
云岫有些担心:“孕妇能用猪苓吗?会不会伤胎?”秦伯指着《猪苓辨证录》里的批注:“苏先生记的清楚,‘猪苓淡渗,虽利水却不峻猛,配阿胶、滑石,能利水而滋阴,安胎而通淋’。阿胶能滋阴养血,固护胎元;滑石能清热通淋,又不损伤正气,三药相使,正好对症。”
赵五主动提出去煎药,他如今煎药比谁都仔细:“王二嫂放心,这猪苓是今早刚采的,带着雪气呢,保管管用。”药煎好后,澄明透亮,带着淡淡的胶香。王二嫂喝了两剂,尿痛就减轻了,又喝了三剂,竟能顺畅排尿了,腰也不酸了。
她摸着肚子,对云岫道:“多亏了这猪苓,不然我和孩子都遭罪。”云岫笑道:“这不是猪苓的功劳,是《本草》的智慧。古人早就知道,孕妇淋症可用猪苓,只是得配阿胶护阴,这便是‘用药如用兵,既要攻邪,也要护正’。”
周瑞在一旁看着,见猪苓真能治妊娠子淋,又翻看《猪苓辨证录》里“猪苓配阿胶”的医案,案后题着“利水不伤胎中气,淡渗还滋阴里津”的诗句,终于服了气:“我算明白了,你们不是守旧,是真懂药。这样吧,我不包山了,跟你们订个约:按季收苓,我派伙计来学认药,保证绝不收硫磺熏过的、过季采的,如何?”
村民们听了,都拍手叫好。云岫请周瑞留下,一起修订《药碾子村采药谱》,把猪苓的采收、炮制、配伍都记下来,谱子的扉页,就用苏先生那句“藏得灵根济众生”。
第八回春寒复作验经方脚气新症显药功
冬去春来,终南山的雪化了,溪流涨了,却不料倒春寒来得猛,冻得人缩手缩脚。按五运六气,今年“初之气”主气为厥阴风木,客气为太阳寒水,“风寒相搏”,村里竟有不少人得了“寒淋”——小便频数,淋沥不尽,遇寒更重,尿色清白,不像湿热淋症那样黄赤。
秦伯诊视后,对云岫道:“这是‘寒邪客于膀胱’,《伤寒论》里说‘少阴病,小便不利,猪苓汤主之’,但此淋是寒淋,需减滑石之寒,加桂枝、附子温阳化气。”他开的方子,猪苓仍为主药,配伍桂枝、白术、茯苓,“猪苓利水,桂枝通阳,白术健脾,三药相须,能‘温阳利水’,比单纯清热更对证。”
云岫按方抓药,见赵五正给邻村的李大叔包扎脚。李大叔脚肿得像发面馒头,皮肤发亮,一按一个坑,脚趾间还流黄水,痒得钻心。“这是脚气,”赵五一边涂药一边说,“去年湿温后就犯了,一直不好。”
秦伯过来一看,道:“这是‘湿脚气’,属‘湿浊下注’,《本草纲目》说猪苓能‘治淋肿脚气’,正好用得上。”他让云岫配猪苓、苍术、黄柏、牛膝,“猪苓利水去湿,苍术燥湿健脾,黄柏清热燥湿,牛膝引药下行,四药相使,直指病所。”
李大叔半信半疑:“这猪苓连脚气都能治?”云岫笑道:“您看这脚气,肿、痒、流黄水,都是湿邪在作祟。猪苓能把湿邪从尿里排出去,苍术、黄柏能把皮肤上的湿邪干掉,双管齐下,自然能好。”
果然,李大叔用这药汤泡脚,又喝了几剂,不到半月,脚肿消了,也不痒了。他逢人就说:“药碾子村的猪苓神了,连脚气都能治!”周瑞的伙计把这事记在本子上,画了幅“猪苓治脚气图”,旁边题注:“青黑芝生枫根下,能驱脚下万重湿。”
这天,周瑞带着《猪苓辨证录》的修订稿来找云岫,稿子里添了“寒淋用猪苓配桂枝”“湿脚气用猪苓合苍术”等新医案。他指着其中一则医案问:“这里说‘猪苓得松脂而良’,是什么道理?”
云岫带他去看补种的枫树林,林里撒的松籽已长成小树苗,树根旁冒出新的猪苓菌丝。“守山神说过,”云岫解释道,“松脂能固土保水,猪苓得松脂之气,性更平和,利水时不易伤阴。您看这菌丝,绕着松根生长,就像《本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