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用?\"
\"我也不知道叫啥,是在迷魂谷捡的,柳先生说可能能利水。\"李守义把黑疙瘩的样子和柳先生的话简单说了说。
王老五沉默了半天,忽然站起身,拿起黑疙瘩就往灶房走:\"煮!不管啥,只要能让她舒服点,我都给她煮!\"
灶房里没多少柴火了,王老五用三块石头支起个破瓦罐,倒了点浑浊的水,把那半块黑疙瘩敲碎了放进去,用仅有的几根干柴慢慢烧着。火苗舔着瓦罐,发出\"噼啪\"的轻响,罐里的水渐渐开了,冒出些白色的水汽,带着股淡淡的土腥味,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清苦。
李守义在屋里陪着,心里像揣了只兔子。油灯忽明忽暗,王老五的婆娘呻吟了几声,忽然说:\"我......我想尿......\"
王老五手忙脚乱地端来尿盆。过了一会儿,屋里传来\"哗啦啦\"的声音,虽然不大,却让李守义和王老五都屏住了呼吸。
\"尿了!真的尿了!\"王老五的声音带着哭腔。
李守义赶紧跑进屋,借着灯光一看,王老五婆娘的腿好像真的消了点肿,按下去的坑虽然还在,但起来得快了些。女人脸上也有了点血色,说:\"身上轻快多了,不像刚才那么沉了。\"
李守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,笑着说:\"五哥,这东西真管用!\"
王老五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对着迷魂谷的方向磕了三个头:\"山神保佑!山神保佑啊!\"
第二天一早,李守义就跑到破庙,把夜里的事告诉了柳先生。柳先生捋着白胡子,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:\"好!好!真是个好东西!\"他又让李守义把剩下的几块黑疙瘩都拿来,仔细端详着,\"这东西是野猪拱出来的,外形又像个疙瘩,不如就叫'猪苓'吧?\"
\"猪苓?\"李守义念叨着,觉得这名字挺贴切。
柳先生点点头:\"对,猪苓。以后就叫它猪苓。\"他又对李守义说,\"迷魂谷你还认得路不?这猪苓能利水消肿,现在大旱,肯定有不少人用得着。你再去一趟,多采些回来,咱村里说不定能靠它熬过这灾年。\"
李守义想起那头带金纹的野猪,心里有点发怵,但还是点了点头:\"我去。不过先生,那谷里的野猪挺凶的,还有那雾气,进去容易迷路。\"
柳先生想了想,从怀里掏出个用红绳系着的小木头人,递给李守义:\"这是我年轻时在道观里求的,据说能避邪。你带上,路上小心点。记住,采的时候别贪多,给野猪留点,也给这东西留点根,明年还好再长。\"
李守义接过小木头人,贴身戴好,又揣上干粮和水壶,背着药锄再次往迷魂谷走去。太阳刚出来,把山路照得亮堂堂的,空气里虽然还带着燥热,但他心里却踏实了不少。他不知道,这趟迷魂谷之行,不仅会让猪苓的名字传遍秦岭,还会引出一段关于山神、关于医道的更久远的传说——那些带金纹的野猪,那片湿润的腐土,还有藏在雾气里的秘密,才刚刚露出一角。
走到迷魂谷口时,他忽然听见谷里传来熟悉的\"哼哼\"声,还是那几头带金纹的野猪。他停下脚步,不敢进去,却见那头领头的野猪从雾气里走出来,琥珀色的眼睛看了看他,然后转过身,往潭边的方向走了几步,又回头看了看他,像是在引路。
李守义愣了愣,忽然明白了什么。他对着野猪拱了拱手,跟了上去。阳光透过雾气,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,把他和野猪的影子拉得很长,很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