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会收集起来,与金银花同煎,给孩童洗澡防痱子——“夏长主茎,茎坚则能御,其气能清暑湿,如人心火盛则能抗邪。”
(三)秋分收种留生机
秋分时节,勒草开细碎白花,结出褐黑色种子,村民会在清晨带竹篮采摘,置于竹匾中晒干。此时金气肃杀,种子得收敛之气,能保存至来年。掉落的枯叶,会扫来烧成草木灰,既作肥料(金生土),又能拌入泥浆补墙缝(土克水,防雨水侵蚀)。村妇们则用老藤编织菜篮,藤条自带的涩味能防虫蛀,此“秋收主种,种存则生生不息”。
(四)冬至培土养元气
冬至日,村民会给勒草根部培上一层塘泥(取“水土相济”),再覆盖稻草防冻。此时水气潜藏,勒草地面部分枯萎,养分却归藏于根,如人冬藏养肾。村医会挖取老根,与生姜同煮,给老人饮用防“冬湿”——“冬藏主根,根藏则来春发旺,如人藏精则来年体健。”有位老妪连服三年,多年的夜尿症竟痊愈。
(五)四气应候辨药性
村民们发现,不同季节的勒草药性迥异:春藤味辛微苦,能发汗解表,治外感湿邪;夏叶味苦性寒,能清热利湿,治热淋;秋种味涩微甘,能固涩止遗,治小儿遗尿;冬根味甘带辛,能温阳化湿,治老人寒淋。这正如道长留下的《护村药经》所言:“草顺四时气,人顺草之性,方得天人之安。”
第三卷:五行贯草护村落,金刺木藤藏医理
(一)金刺御侮如戈矛
勒草最显着的是茎上尖刺,色呈青黑,质如牛角,断面呈三角形(应三才之数)。村民们观察到,刺的密度与当年收成相关:金运年(乙庚年)刺密而利,御敌效果佳;木运年(甲己年)刺疏而软,却长得更茂盛。村医解之:“刺属金,金能克木(山匪如妄木),能生水(刺尖凝露,喻金生水),故既御敌又润燥。”
(二)木藤攀援似脉络
主藤呈青绿色,左旋缠绕,如人体经络走势,分枝如络脉遍布墙面。村民发现,藤的走向与村中风水相关:向东南的藤更粗壮(东南属木火,助生长),向西北的藤多结节(西北属金水,主收敛)。用藤条煎水,能治关节屈伸不利(木主疏泄,藤通经络),此“木藤如筋,能柔能刚,通利气机”。
(三)火叶蒸腾散湿邪
叶片五裂如掌,叶面光滑带油光,夏季正午会蒸腾水汽,使墙根干爽。村医取鲜叶捣汁,滴入眼中能治目赤肿痛(火属心,其华在目,叶能清心火);与夏枯草同煎,能治甲状腺肿大(软坚散结,火能克金之郁结)。“叶属火,能散能清,如心主血脉,能散瘀热。”
(四)土根固墙培元气
根系深入夯土,与泥土颜色相近,能吸收墙中湿气。挖根时可见根须与土壤结成网络,如人体脾胃运化水谷。村医用根与山药同炖,能治脾虚腹泻(土属脾,根能培土制水);与赤小豆同煮,能消水肿(土能克水)。“根属土,能固能收,如脾主运化,能制湿邪。”
(五)水汁解毒通水道
折断茎秆,会流出乳白色汁液,遇空气变褐。村民意外发现,汁液涂在蚊虫叮咬处,能止瘙痒(水属肾,主水液,能解毒);与车前草同捣敷脐,能治小便不利(通利水道)。“汁属水,能润能利,如肾主水,能通膀胱。”五行相生相克,在一株勒草中浑然一体,难怪能护村又疗疾。
第四卷:五运六气调草性,瘴江瘴雨辨病机
(一)水运之年草更茂
壬子年(水运年),岭南暴雨连绵,瘴江水位暴涨,勒草却长得格外繁茂,藤蔓竟能伸出一丈远,覆盖了村口的石桥。村民发现,当年湿疫(如腹泻、淋症)格外轻,村医解释:“水运太过,湿邪盛,勒草得水气滋养,祛湿之力更强(水助水,却能利水,如大禹治水,疏而非堵),其叶煎水,能利小便,导湿外出。”
(二)火运之年刺如焰
戊子年(火运年),暑热异常,勒草叶片边缘发红,刺尖泛着红光,如燃小火苗。当年山匪趁干旱来袭,却被烫人的刺(日晒后温度高)和浓郁的草腥味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