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神农遗珠·刺儿神草记

神农遗珠·刺儿神草记(2 / 5)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“以偏纠偏”之理?再观此草藤蔓缠绕,如网络般纵横,茎刺外向,似有疏泄通达之象,正合“通则不痛”之意。

此时正值午后,太阳当顶,属“午未时,心火最旺”,神农氏体内阳气本与天时相应,却因山谷湿热,致阳气郁闭而化火。此草借金刺破血,以苦寒清热,竟在心火最旺之时,为郁热寻得一条出路,恰似“夏日雷雨,宣泄暑气”,暗合“五运六气”中“火郁发之”的治则。他又思:“此草生于地之阴湿,得天之暑热,却能清热,是为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阴阳相济之物。”

他摘下数片叶子,揉碎后敷在舌上伤口,只觉清凉感浸透肌腠,疼痛渐止,血亦慢慢凝结。再细察药渣,见汁液色黄,联想到“黄色入脾,脾主运化水湿”,此草或能通过调理脾胃,间接清利膀胱湿热。至此,他已明了此草之性:虽有小毒(刺能伤肤),却可入药,专清体内湿热之邪,尤其对膀胱湿热所致的小便淋漓、尿道疼痛等症,当有奇效。

第三卷:刺儿名神草,偏方藏真机

神农氏既明此草之效,便欲为其命名。他抚着茎上的尖刺,又想起舌上的伤口,笑道:“你这草儿,生得一身锋芒,初见时刺我舌破血流,却不想反帮我泄了体内郁热,当真是‘以刺为药,以痛为引’。我尝百草无数,你这‘刺’倒像是神灵点化,不如就叫你‘刺儿神草’吧!”

此名一出,忽闻林间风声簌簌,似有草木应和。神农氏知是天地灵气感应,遂将“刺儿神草”的形态、性味、功效默记于心。他虽将此草纳入药谱,却因其“带刺伤人”的特性,未将其列入主药之列,只作为“偏方”记载,备注“外用需防刺伤,内服需制其性”,并特别注明“治膀胱淋症,取鲜品捣汁,或干品煎服,需配甘草以缓其涩”,此乃“七情”理论中“相使”配伍——甘草甘温,能调和诸药,与苦寒的刺儿神草合用,可减其苦寒之性,增强清热通淋之效。

神农氏继续在山谷中观察,见此草多生于沟渠、荒地,喜湿润而耐贫瘠,虽非名贵草木,却生命力极强,恰合“贱者多寿,凡草藏道”之理。他想起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,此时正值夏季,草叶繁茂,药效最强,若到秋季,茎叶渐枯,药性则收敛于根,可采根入药,而春季发芽时,苗叶鲜嫩,可作食疗之品。此草随四时而变,其药用部位亦应时节而取,正是“顺天应时”的采药之道。

他又取不同生长阶段的草叶品尝,发现嫩叶味较淡,涩味稍轻,老叶则苦味更重,刺也更硬。“嫩叶气清,可清上焦湿热;老叶气浊,专攻下焦郁热。”神农氏点头,此乃“药物四气五味”随生长而变的实证。他还发现,若将草茎折断,会流出少量白色汁液,此汁液接触皮肤时间久了会发痒,但若晒干后入药,此弊自除,这便是“炮制解毒”的雏形,体现了“相杀”之理——通过炮制方法,减弱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。

第四卷:淋症困山民,野药显奇功

神农氏离开太行山谷后,继续周游四方,将所尝百草之性传于各地先民。而“刺儿神草”的偏方,也随着他的足迹,在民间悄然流传。数年后,他途经淮河流域的一个村落,见许多村民面色萎黄,少气懒言,更有甚者,每日小便频数,尿道刺痛,滴沥不尽,此乃中医所言“淋症”,多因膀胱湿热所致。

村中有位老者,人称“王伯”,见神农氏相貌奇特,知非常人,遂上前哭诉:“大神啊,我这村子三年前闹了水患,之后便多人得了这‘尿淋’的怪病,小腹胀痛,尿如刀割,请了巫医作法也没用,眼看大伙儿都要被这病拖垮了!”神农氏察村民舌苔,多黄腻,脉滑数,确是湿热下注之象,又问饮食起居,知是水灾后潮湿阴冷,加之暑热未消,湿热之邪侵入人体,蕴结膀胱所致。

他想起“刺儿神草”的功效,便问村民:“可曾见过一种茎带尖刺、叶片如掌的藤蔓?”王伯想了想,点头道:“村外河边倒是有不少,我们都叫它‘拉拉藤’,放牛娃不小心碰到就会被划伤,没人敢碰它。”神农氏抚掌笑道:“此草便是‘刺儿神草’,可治尔等之症。”

遂亲自带领村民去采挖,时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LPL别联系了,我们真不熟! 宇智波,从毁灭忍界开始 学姐,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! 一入网游不复还 见过发光料理吗,你就画美食番? 四合院:开局爆锤众禽 斗罗:抢走小舞,弑神 斗罗:死遁归来,修罗场里当团宠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