兼治腰膝冷痛,阳痿精冷。可单味煎服,或配肉苁蓉、巴戟天同用,为冬令温肾之要药。”
塞北的牧民们将孙思邈的话编成歌谣:“冬至挖根赛人参,紫皮白肉藏阳神,一碗汤暖三冬夜,尿如泉涌不频分。”歌谣中“紫皮藏阳”对应五行“水克火,火藏水”,“尿如泉涌”对应“肾主水,膀胱气化”,将冬季复杂的病机与药物功效唱得深入浅出。
如今,呼伦贝尔草原仍保留着“冬至挖葎根”的习俗。老人们说,用冬至日午时挖的葎草根泡酒,能治“老寒腿”。当朔风掠过草原,冻土层下的葎草根在黑暗中生长,与天上的北斗遥相呼应,恰似一幅活的《冬水潜龙图》,诉说着草木与人体在冬季的奇妙共振——那深扎地下的根不仅是植物的命脉,更是天地写给人类的冬日密语,唯有懂得“天人合一”的智者,才能读懂其中的温热真意。
结语:冬水潜龙藏真炁一根通肾续前缘
当药王的马蹄消失在草原雪线后,葎草根的传说却在塞北流传。有人说它的紫色来自玄龟的血液,有人说它的纹理是水神的符咒,更有人说冬至夜的葎草根会发出龙吟,那是阳气在地下升腾的声响。这些传说看似奇幻,却暗合中医“以象达意”的精髓——坚韧的根是“水潜藏”的具象,温热的性是“火内生”的隐喻,而冬季的妙用,正是天地通过草木给予人类的温肾智慧。
从草原牧民的口传经验到《千金翼方》的文献记载,葎草根的冬季应用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医学“实践—理论—实践”的螺旋上升过程。口传知识如葎草的根系深扎民间,文献记载如藤蔓向医学殿堂生长,两者相互滋养,共同构成了中医药文化的繁茂图景。
赞诗
第四卷·冬水葎草赞
玄冬闭藏万物眠,紫根凝雪卧冰川。
皮含坎水藏阳火,肉抱金精化冷渊。
一碗浓汤温肾府,三更寒夜锁泉源。
莫嫌野草根基浅,能续先天一脉传。
预告·尾声《四季轮回草木心葎草济世传千秋》
且说孙思邈遍历四季,得葎草茎叶籽根之妙用,遂整合为《葎草四季方》。时至现代,秦岭药农、太湖渔民、中原乡老、塞北牧民仍沿用此法,而药理学研究亦证实其成分随季节变化:春芽含黄酮,夏叶富萜类,秋籽多甾醇,冬根聚多糖。欲知葎草如何贯通四季,成为中医药“顺时用药”的典范,且看终章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