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暑火。更奇的是扇面:每当阿巧呼出一口热气,青斑就扩大一分,白斑则收缩一分,宛如阴阳鱼在体内自动调节,扇骨上的“补气”二字随之明灭,恰似脉搏跳动的节律。
“暑为阳邪,最易耗气伤阴,”老秀才用银针轻刺阿巧虎口的合谷穴,针尾竟冒出细如游丝的白气,“此扇以参叶之阳引暑热外出,以参叶之阴补耗伤之津,正如《温病条辨》‘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’。”话音未落,阿巧忽然咳出一团黏痰,痰色黄稠如蜜,落地时竟在青砖上烫出焦痕。而那把太极扇的扇面此时已青斑占七分,白斑占三分,正是“阳七分、阴三分”的夏日养生配比。
李秀才家的双生子墨砚、墨池分饮参叶汤时,出现了更神奇的变化。汤液呈淡青色,表面浮着一层油光,恰似龙涎融入碧波。墨砚饮后,原本潮红的脸颊如退潮般转淡,手心脚心渗出细如珠的白汗,汗珠落地竟化作小小的太极图;墨池饮后,冰凉的手指渐渐回暖,腹中发出“汩汩”的肠鸣,如泉水叮咚。到了傍晚,兄弟俩竟争抢着要喝第二碗,墨砚指着空碗惊呼:“爹爹快看!碗底有龙太子在吹笛子!”老秀才低头细看,碗底残余的药渣果然组成了龙首人身的图案,笛孔正是参茎的中空结构。
更绝的是太极扇的妙用。当柳氏带着中暑的绣娘来求诊时,老秀才将扇子交给她。绣娘摇扇时,扇面竟映出脏腑投影——可见她脾胃间积着如墨的暑气,随扇风缓缓消散。而扇子每摇动百次,扇骨就渗出一滴琥珀色的液体,滴在绣娘舌尖,竟让她看见自己绣绷上的龙纹活了过来,龙尾扫过之处,暑气化作甘霖。此时窗外的楮坪溪突然涨水,溪水竟带着参叶的清香,水面上漂浮着无数太极图案,正是天地与人体同气相求的印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