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第十六回·秋分平补·芡实粥固肾涩精

第十六回·秋分平补·芡实粥固肾涩精(3 / 3)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第六折·虚瘀入络·通涩兼施

丑时三刻,诊一船工,患泄泻十年,每至秋冬加重,近月来泄泻带血,色暗紫,伴脐腹刺痛,夜间尤甚,舌暗紫有瘀斑,脉沉涩。仙子以“腹诊法”触其脐周,有索条状痞块,推之不移,叩之音浊:“此为‘久泻入络,瘀阻肠间’。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云‘初病在经,久病入络’,需‘通涩兼施,破瘀止泻’。”

她取芡实粥与桃仁、红花、三棱、莪术同煮,制成“通涩粥”,又以“火针”点刺“膈俞”(血会)、“血海”穴,针柄裹以桑皮,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呈青白色,如气血流通之象。竹青化作穿山甲,用爪子轻刨船工脐周痞块处,每刨一次,便有热气透出皮肤,配合“通涩粥”内服,三日后,船工竟排出黑褐色瘀便,夹着膜状物质,此后泄泻渐止,腹痛消失。

阿楠清理瘀便时,发现膜状物质竟呈肠壁绒毛形状,不禁惊叹:“瘀阻肠络,致绒毛受损,非仙子以‘通涩并用’之法,不能修复!”仙子轻抚船工的“天枢”穴(大肠募穴):“络病需‘以通为补’,然通法易伤正,故以芡实固涩,护其根本。”

第七折·顺时养生·治未病要

寅时初,东方既白,芡实田边的草庐中,百姓围坐在蒲团上,听仙子讲“秋分养生之道”。她手持“二十四节气养生盘”,盘中指针停在“秋分·平补”格:

“秋分养生,当明‘三平三固’:平阴阳、平气血、平脏腑;固肾、固脾、固大肠。”仙子展示“芡实山药粥”方:“芡实、山药、莲子、粳米各等份,煮粥时加少许罗汉果碎末,辰时(7-9点,脾经当令)服用,可健脾固肾,防秋泻。每日酉时(17-19点,肾经当令),按揉‘关元’‘气海’‘足三里’穴,每穴三百次,以发热为度,如《千金方》所言‘欲得不老,常拨足三里’。”

又演示“固肾功”:“自然站立,双手攀足固肾腰(肾经循行),配合‘吹’字诀(肾音),每式做九遍,可补肾固涩,防精气外泄。”

竹青化作小童,分发“秋分香囊”:“内装芡实、莲子、砂仁、肉桂,佩于‘神阙’穴(肚脐),可温肾健脾,防五更泄泻。每晚亥时(21-23点,三焦经当令),以芡实粉调蜂蜜敷‘涌泉’穴(肾经井穴),可引火归元,防虚火上炎。”

结语·水土合德

卯时正,仙子一行踏上归程,老塾师送来新写的《脾肾论》手稿,阿楠的药篓里装满百姓送的芡实、莲子,竹青则扛着一袋新收的山药——那是农妇张氏硬塞的,说“吃了仙子的粥,山药长得比人高”。

回望州府,济生堂的屋檐下挂着七串芡实穗,微风拂过,穗子轻摇,恰似脾肾之气的和谐共振。阿楠摸着腰间的“固肾香囊”,问:“师父,为何秋分治泻,有时用附子大热之药,有时用荷叶清凉之品?”仙子停在芡实田的“水土平衡”石旁,石上天然有一凹一凸,宛如脾肾互补:“秋分者,平也。平者,非不偏不倚,而是‘偏盛则矫之,偏衰则补之’。就像这芡实,生用偏凉(清湿热),炒用偏温(补脾肾),全在因时、因地、因人而施。下一站,寒露养阴,当知‘肾水亏虚’的机变了。”

赞诗

秋分昼夜两均平,脾肾双虚泻不成。

芡实凝珠通水土,罗汉烹粥固金茎。

七方调和生克妙,九针补泻化裁精。

莫叹秋深寒气重,一瓯粥里见春生。

预告·第十七回·寒露养阴·百合羹润肺滋肾

却说罗汉果仙子归山后,见芡实田中的水鸟已南迁,忽闻山下村落传来“虚喘”之声,百姓动则气喘,腰膝酸软,夜间盗汗,舌光红无苔。时值寒露,阴气渐盛,肾水亏虚,不能上济肺金,致“金燥水涸”。欲知仙子如何以百合羹配伍罗汉果,润肺滋肾、金水相生,且看下回分解。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
新书推荐: 活人禁忌2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雄兵连之武安君 怪谈摄影师 龙族: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 我成了光之巨人 末世: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 暴击修仙,从追回青梅开始! 打工三十年,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全球病变:活尸狂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