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游戏竞技 > 医道蒙尘,小中医道心未泯 > 第十五回 秋分雷始收·燥伤肺络咯血痰

第十五回 秋分雷始收·燥伤肺络咯血痰(2 / 4)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?可我有面板啊!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:李渊悔婚,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:开局神郭嘉,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: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: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

证·燥伤血溢析病机

黎明时分,何首乌再次至周夫子榻前,进行细致的辨证论治。首观其面色,两颧潮红如醉酒,却无半点光泽,口唇干燥起皮,甚至出现血痂,此为"肺阴不足,虚火上炎,阴不敛阳"之象;次察舌苔,薄白而干,舌边有明显的齿痕,舌质红绛少津,犹如干旱的河床,正是《舌鉴辨证》中"肺燥舌,苔薄白质干,肺阴亏虚,虚火灼津"的典型表现;再诊脉象,寸部(肺)细数无力,如轻风吹动竹帘,右关部(脾)略濡,提示"母病及子,肺虚脾虚"。

取来周夫子的指血,滴入温水中观察:血液色淡红,浮于水面久久不散,如油浮于水,此乃"肺络受损,血不循经,血随气逆"的实证。以银针点刺"肺俞穴"(肺之背俞穴),进针后针下有滞涩感,如刺入干燥的棉絮,留针片刻后拔出,针尖竟带少量血丝,印证了"肺络瘀滞,血行不畅"的病机。

"《灵枢·经脉》云'肺手太阴之脉,起于中焦,下络大肠,还循胃口,上膈属肺'。"何首乌对周夫子的书童解释道,"今燥邪伤肺,肺失清肃,津液被灼,炼液成痰,痰热互结,灼伤肺络,故见咯血。治宜清燥救肺汤:桑叶甘寒质轻,轻宣肺燥,透邪外出,为君药;石膏辛甘大寒,清泻肺热,生津止渴,为臣药,二药合用,清宣肺热。阿胶甘平,养血滋阴,润肺止血;麦冬甘寒,养阴润肺,生津止渴,共为佐药。甘草甘平,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此乃'清、润、养'三法合一,使燥去肺清,阴复络宁。"

见周夫子咯血不止,何首乌又于方中加白及三钱、仙鹤草二钱:"白及味苦甘涩,性微寒,入肺经,《本草纲目》言其'治肺损咯血,生肌止痛',为收敛止血之要药;仙鹤草味苦性平,入肺、肝、脾经,'疗吐血、咯血,有补虚之效',二药合用,共奏止血宁络、补虚扶正之功。"

四、七情和合·清燥救肺止血瘀

巳时三刻,何首乌命阿牛携带刻有"清燥润肺"字样的竹篮,至深山采集主药。首寻桑叶,需至北坡经霜的老桑树林,采摘"霜桑叶"——其叶背布满白色粉末,叶脉清晰如肺经走向,《本草备要》称其"清燥润肺,凉血止血,止盗汗,治劳热"。采回后,以清晨的淘米水清洗三次,去除浮尘,晾干备用,此乃《雷公炮炙论》"桑叶需经霜采,淘米水净制,以增润肺之力"之法。

石膏选取湖北应城产的"生石膏",砸成鸡子大小的块,《名医别录》载其"除时气头痛身热,三焦大热,皮肤热,肠胃中膈热"。阿胶用山东东阿产的"福字阿胶",以蛤粉炒成珠,《本草汇言》谓其"养血滋阴,润肺止嗽,化痰安胎,乃血肉有情之品"。麦冬选杭州产的"杭麦冬",颗粒饱满,半透明状,《药品化义》称其"润肺清心,泻热生津,为治燥之要药"。

五药按"桑叶三钱、石膏五钱(打碎,先煎)、阿胶二钱(烊化)、麦冬三钱、甘草一钱"之序配伍,加入白及三钱、仙鹤草二钱,共成"清燥止血"之剂。煎药时,特用"荷露"煎煮——于子时取荷叶上的露珠,盛入磁罐,其性清冷,能引药入肺,增强润肺之力。先煎石膏半小时,至药液呈乳白色,如牛奶般浓浊,再入桑叶、麦冬、甘草,煎至药液呈淡青色,最后加入阿胶烊化,搅拌均匀,散发出桑叶的清苦、石膏的辛凉与阿胶的甘润香气。

五、清燥宁络·针灸汤药双调肺

与此同时,阿牛在周夫子榻前施针。首取"肺俞穴"(膀胱经穴位,肺之背俞穴),向脊柱方向斜刺一寸,用"补法",针柄轻轻旋转,得气后患者感背部有一股温热之气向胸前扩散,"肺俞为肺脏精气输注之处,补之可益肺阴,清虚火,止血络,《针灸大成》言其'治咳嗽喘急,胸满气短,咯血'。"阿牛解释道。

继刺"尺泽穴"(肺经合穴),仰掌屈肘,直刺一寸,用"泻法",患者感有凉气从肘部向手指传导,"尺泽为肺经合穴,五行属水,'合治内腑',泻之可清泻肺热,降逆气,止咳嗽,《灵枢·本输》言其'治肘挛,咳血,善惊'。"最后刺"太渊穴"(肺经原穴),仰掌,经穴部位可触及动脉搏动,直刺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雄兵连之武安君 龙族: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 末世:圣母系统被无敌空间制裁了 暴击修仙,从追回青梅开始!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活人禁忌2 全球病变:活尸狂潮! 我成了光之巨人 打工三十年,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怪谈摄影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