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炭,两星连线如一条黑色的丝带,中央点缀着黄色的土星(镇星)。“辰星示水,荧惑示火,镇星示土,今土气调和其间,示‘土载水火,火降水升’,虚火得归,真阳得固。”她转动星盘,使土星对准任脉的“膻中穴”,“膻中属土,为气之海,与镇星相应,故用熟地黄借土气以藏火,如大地收纳炭火,温暖而不灼。”
正观察间,丹顶鹤衔着青帝玉简飞来,玉简上刻着:“立冬调阴阳,需知‘阳不可无阴,阴不可无阳,引火归元非抑火,乃让火宅安宁’。”媪翁叩首道:“青帝明示,恰如黄柏配肉桂,非对抗,乃调和,此乃‘阴阳互根’的医道精髓。”
柏娘望着重新结冰的井水,冰面下的水草已转为正常的绿色,恰似阴阳调和的征象:“医道如立冬,阳气收藏,阴气固密。黄柏之妙,正在于收藏中寓清降,如冬日的炉火,既温暖又不灼人。”
结语·立冬补冬话康宁
立冬之夜,村落中的灯火次第亮起,如天上繁星坠落人间。周鹤龄坐在书桌前,轻抚痊愈的齿龈,借着烛光重读《伤寒论》,嘴角露出欣慰的微笑。春桃在绣棚前绣着鸳鸯枕,手指灵活如初,绣线在绸缎上穿梭,如阴阳二气的和谐共舞。
柏娘与媪翁坐在阴阳井边,听着冰层下的流水声。媪翁取出一枚熟地黄种子,埋入井边的冻土中:“医道如种子,需在阴阳离决的地方埋下和合的希望。待来年立冬,这里必会长出能调阴阳的奇草。”
赞诗
《立冬·咏盐炒黄柏》
立冬水冰地始坼,媪翁制丹调寒热。
盐烘黄柏清虚火,蜜炙肉桂引浊邪。
七情和合通天地,八脉调和贯日月。
最是一年收藏处,半炉温药半炉雪。
预告·第二十回小雪·虹藏不见时暖脾胃黄柏清热化湿浊
且说柏娘别过媪翁,行至江南水乡,时逢小雪。但见虹藏不见,天气上升,百姓胃脘冷痛,呕吐清水,却又大便黏滞,更有小儿患“寒湿泄泻”,完谷不化。细查之下,乃太阴湿土主气,太阳寒水客气,寒湿困脾,致“脾胃阳虚,湿热内蕴”。正忧虑间,忽闻运河传来摇橹声,一位身着蓑衣的渔夫走来,手中握着黄柏、干姜、白术,衣袂上绣着“温脾清热”四字……
(第十九回完)
注:本回紧扣立冬“上热下寒”特性,融入五运六气(寒水燥金相搏)、脏腑理论(阴阳格拒)、药物配伍(盐炒黄柏与肉桂相须、熟地相使),通过虚火神考验、立冬祭等场景,阐释“引火归元、寒热并用”的中医思想。媪翁形象对应“媪”(老母)的慈和特性,强调阴阳调和,星象与药方结合深化“天人相应”理念,在复杂证候中展现中医配伍的精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