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竟随着晨雾飘动,如肺脏的润燥平衡。“二(黄柏)、三(沙参)、三(麦冬),合‘二露、三秋、三水’之数。黄柏为君,泻肺中虚火;沙参为臣,养肺胃之阴;麦冬为佐使,滋肾水之上源,此乃‘金水相生,肺肾同治’的七情配伍。”
第四折·白露收清露验药效
燥邪神暴怒,挥刀击向牦牛角杯,刀风竟将药液冻成冰柱。露娘轻笑,从囊中取出“润肺膏”——此膏以蜜制黄柏、北沙参、麦冬煎液,加雪蛤油、蜂蜜收膏,色如琼脂,表面浮着细小的气泡,如肺脏的呼吸。药膏遇冰竟化作液态,如春日融雪,霜花瞬间消失,露出牧草的青绿色。
巴特尔服下润肺膏,以梨汁送服,片刻后感觉有一股清凉甘甜之气从“肺俞穴”渗入,逐渐蔓延至整个胸腔,干咳减轻,鼻腔湿润。露娘又以麦冬、黄柏煎液滴鼻,“鼻为肺之窍,此乃‘以润通窍’,如给干燥的井壁涂上润滑剂。”三日后,巴特尔的潮热盗汗消失,痰中血丝尽退,舌红转为淡红,苔薄白。
其木格则用蜜制黄柏粉、麦冬粉、冰片粉调蜜涂喉,兼服沙参麦冬汤,七日后咽喉干痒大减,嗓音逐渐清亮,皮肤脱屑减少,大便转为正常。露娘嘱其每日按压“太溪穴”(肾经原穴)与“尺泽穴”(肺经合穴),“太溪滋肾阴,尺泽泻肺火,如给肺肾之间架起一条滋阴的桥梁。”
第五折·祭禹王坛施妙剂
未时初刻,草原响起“白露祭禹王”的号角声。百姓们在敖包前搭建祭坛,坛上供奉着用蜜制黄柏、沙参制成的“润肺糕”,糕体呈半透明状,以麦冬汁和蜜制成,表面点缀着枸杞与松子,象征“金水生木,肺肝调和”。露娘手持羚羊角,蘸取润肺膏煎液,在敖包上绘制“清燥救肺”符篆,符篆遇风即化,化作无数细小的露珠,洒落在百姓身上。
“白露祭禹王,需谢水润金之恩。”露娘向众人传授“白露养生诀”:“晨起饮黄柏沙参茶,午间以麦冬膏贴‘膏肓穴’,黄昏食百合黄柏粥,可保肺阴不伤。”她指着祭坛上的“润肺糕”,“糕中沙参得秋气之清,能益胃生津;麦冬得露气之润,能润肺清心;黄柏得蜜气之甘,能清虚火,此乃‘清、润、降’三法合一。”
忽然,一老者因久咳伤阴,致痰中带血、心悸失眠。露娘急取蜜制黄柏三钱、北沙参四钱、阿胶二钱(烊化),以银耳汤送服:“黄柏泻肺火,沙参养肺阴,阿胶止血滋阴,银耳润肺生津,此乃‘润肺止血’,如给肺脏敷上一层清凉的纱布。”老者服药后,当夜便得安睡,三日后痰中血丝消失,心悸减轻。
第六折·阴气渐重话医理
申时三刻,露娘与柏娘行至草原深处的“肺泉”,泉水从地下岩缝中渗出,水质清冽甘甜,周围生长着茂密的沙参、麦冬,叶片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。“肺者,水之上源,其性喜润而恶燥,如这泉眼,需常保湿润。”露娘轻抚泉边的蜜制黄柏树,“蜜制黄柏得秋露之润,能入肺经而不燥;沙参、麦冬得泉水之润,能滋肺阴而不腻,此乃‘以润养润’的至理。”
柏娘点头附和:“《医门法律》言‘燥伤肺卫,治以辛润’,今用蜜制黄柏,正是‘辛润’之意;配沙参、麦冬,正是‘甘润’之法。”她取出通灵根,根须上的白黑二色纹路已转为温润的青色,“黄柏色黄属土,蜜制后得金气;沙参色白属金,麦冬色青属木,三药合而具土金木三气,故能入肺经,滋化源,此乃‘三气养金’的药中至妙。”
露娘取出《温病条辨》竹简,朗声道:“‘燥伤肺胃阴分,或热或咳者,沙参麦冬汤主之’,今加蜜制黄柏,乃因白露之季,虚火更盛,需增强清热之力。”她又指向泉中的露珠,“露珠凝聚,示阴气渐重,正如药方使肺阴渐复,虚火渐降。”
第七折·阳气退避话玄机
酉时初刻,夕阳将草原染成黛青色,露娘取出星盘,对准西方金星(太白)与北方水星(辰星)。此时金星光芒柔和,水星明亮如镜,两星连线如一条银色的溪流,中央点缀着青色的木星(岁星)。“太白示金,辰星示水,岁星示木,今金水相生,水木相涵,示‘金生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