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原穴,与土星相应,故用熟地借土气滋肾,如泉眼得土围护,水源不竭。”
正观察间,丹顶鹤衔着青帝玉简飞来,玉简上刻着:“夏至养肾,需知‘阳不可尽泻,阴不可独补,泻阳勿伤阳根,补阴勿滞阴邪’。”耆翁叩首道:“青帝明示,恰如黄柏配熟地,泻相火而不伤命门真火,滋肾阴而不碍阳气升发,此乃‘泻补同施’的圆融智慧。”
柏娘望着重新生长的鹿角,角尖上的绒毛呈嫩绿色,如肾阴初复的征象:“医道如夏至,阳极而阴生。黄柏之妙,正在于阳极之时,助阴以制阳,如夕阳西下,月升东山,生生不息。”
结语·夏至阴生万物静
夏至之夜,草原上的篝火渐次熄灭,唯有“肾泉”边的黄柏树沙沙作响。巴特尔骑在马上,望着星空,腰间的坎离膏葫芦随马颠簸,发出细碎的声响。苏和坐在蒙古包前,轻抚腰间的“固精散”香囊,闻着熟地与黄柏的混合香气,脸上露出久违的安心笑容。
柏娘与耆翁坐在敖包旁,听着远处的马头琴声,耆翁取出龟板,在上面刻下“滋阴降火”四字,递给过往的牧民。“医道如龟息,需沉潜静定。”他笑道,“黄柏虽苦寒,却能引火归元,恰似龟潜入水,息火宁神。”
赞诗
《夏至·咏黄柏熟地》
夏至鹿角解玉栏,耆翁踏露制金丹。
黄柏泻空炉内火,熟地填满海中澜。
三滋五补阴阳顺,七情和合水火欢。
最是一年阳极处,半钩新月照肾坛。
预告·第十一回小暑·温风至时清暑热黄柏燥湿护心脾
且说柏娘别过耆翁,行至江南水乡,时逢小暑。但见温风裹挟暑湿,百姓烦热口渴,胸脘痞闷,更有小儿患“暑湿泄泻”,水样便日十余次。细查之下,乃太阴湿土主气,少阳相火客气,暑湿交蒸,致“暑热伤气,湿困脾土”。正忧虑间,忽闻运河传来橹声,一位身着葛衣的艄公划船而来,船头堆满黄柏、滑石、甘草,船尾悬挂着“清暑益气”灯笼……
(第十回完)
注:本回紧扣夏至“阳极阴生”特性,融入五运六气(君火燥金相搏)、脏腑理论(肾阴亏虚)、药物配伍(黄柏与知母相须、熟地相使),通过相火神考验、夏至祭等场景,阐释“滋阴降火、补肾固精”的中医思想。耆翁形象对应肾阴的“静藏”特性,草原、鹿角等元素强化“肾主封藏”的理论,星象与药方结合深化“天人相应”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