乃‘一对三钱五钱’之制。蛤蚧为君,量大力专;补骨脂为臣,辅助温肾;肉苁蓉为佐,温润通便。七情中‘相须’‘相使’并存,如将帅士卒,共成固边之师。”
第四折·大寒迎年验七情
寒水神凝视陶瓮,忽然挥手招来一阵冰箭与湿雾,冰箭如利箭,湿雾似泥浆,同时涌入瓮中。奇妙的是,冰箭与湿雾在瓮中相遇,竟化作无数细小的冰晶与土粒,落入干姜粉中凝结成“肺肾两虚”四字。蚧翁轻笑,从葫芦中倒出“温肾纳气酒”,酒液呈赤金色,散发着蛤蚧的咸香与补骨脂的辛香。酒液滴在“肺肾两虚”四字上,字迹竟逐渐软化,化作一滩暖流,流中倒映着肺肾的虚影,相互支撑。
“肺肾两虚者,如大厦将倾,需以‘固’字救之。”蚧翁以手指蘸酒,在瓮壁画出“固”字,字迹竟化作铜墙铁壁,“蛤蚧固肾纳气,补骨脂固脾止泻,此乃‘上固肺金,下固肾水’之法。”
贝母姑娘轻摇金铃,发出“商音”(金音)与“羽音”(水音)交替的节奏,瓮中的白色与黑色烟雾竟随着节奏旋转,形成金水相生的漩涡。寒水神见状,从袖中取出一枚“寒水珠”,投入瓮中。瓮中顿时腾起紫黑色烟雾,却见蛤蚧如玄武镇守,将寒气得吸入腹中,补骨脂如朱雀展翅,将湿气得蒸腾而上,最终烟雾化作一缕青气,散出“金温水暖”四字。
“寒水珠得寒水之气,需以火土之性化之。”芩儿解释道,“通灵根得丙火之味、戊土之性,可沟通火土,引寒水入脾胃,再以蛤蚧、补骨脂温化,肉苁蓉、干姜疏导,此乃‘火土制水’的循环制化。”
第五折·数九寒天施妙剂
未时初刻,蚧翁带着众人来到“金水台”。这里的台面按“金生水”方位摆放着蛤蚧(西,金)、肉苁蓉(北,水)、干姜(中,土),中央的青铜鼎中燃烧着松木,烟雾缭绕如金水交融。他取来一对蛤蚧、三钱补骨脂、五钱肉苁蓉、二钱干姜,放入鼎中,以雪水和鹿血煎煮。鼎下的火焰竟是赤红色的,如枫叶燃烧,煮出的药液呈琥珀色,表面浮着一层油润的光泽,如冰原上的朝阳。
敖其尔服下药液,片刻后感觉有一股热流从“肺俞穴”升起,逐渐蔓延至胸肺,咳出的冰痰竟转为白色稀沫,带着蛤蚧的咸香。巴图尔连续三日服用“蛤蚧补骨脂饮”,五更泄泻竟止,腰膝冷痛明显减轻,舌面上的水滑苔也转为薄白。更奇的是,他后腰的“命门穴”处皮肤重新变得温润,如春日溪流解冻。
李郎中摸着巴图尔的脉,惊喜道:“沉细脉转缓,无力脉转实,此乃‘肺肾气虚得补,脾肾阳虚得暖’之象。《医方集解》言‘蛤蚧补肺肾,定喘嗽’,今用之果然神效。”
蚧翁取出鹤羽,蘸取药液在冰原绘制“固肾符”,符咒遇风即化,化作无数细小的蛤蚧虚影,在冰原上空形成结界,散发出持久的温热之气。“此符借长白山之灵,合药物之性,可使肺肾得固,寒水得化。”他解释道。
第六折·祭灶祀祖话医理
申时三刻,草原响起“大寒祭灶”的号角声。百姓们在蒙古包前摆设祭坛,坛上供奉着用蛤蚧、补骨脂制成的“金水糕”,糕体上用干姜汁书写着“金水相生”四字。蚧翁趁机向众人传授“大寒养生诀”:“大寒时节,宜‘温肺补肾,固护根本’——晨起饮蛤蚧补骨脂酒,午间用肉苁蓉膏贴肾俞,黄昏食干姜粥,可保冬令无虞。”
他指着祭坛上的“金水糕”:“糕体需以松火蒸制,正如人体需以肾火(松)与肺金(糕)相蒸化。然蒸制需丑时阳火,正如补肾需在阴盛阳生之时,事半功倍。”
丹娘望着冰原上补种的黄芪苗,苗叶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芒:“黄芪与蛤蚧同属补气,可作冬日食疗。此乃‘以形补形’,亦合‘肺主气,肾纳气’之理,补气即所以纳气。”
第七折·大寒过后话玄机
酉时初刻,夕阳将长白山染成赤金色,提前抱窝的母鸡突然展翅啼鸣,冰原上的猛禽也收起利爪,闭目养神。蚧翁望着西方天际的金星与水星,此时两星呈“金生水”之象,却有火星居中调和,形成“金生水,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