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抚肿块,“看似阴寒,实为热毒瘀结于里。《外科全生集》阳和汤虽治阴疽,但此证热象明显,需变通使用。”
他以犀角地黄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,水牛角、生地清热凉血,穿山甲、皂角刺透脓溃坚,同时用金黄散醋调外敷,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。五日后,肿块中央变软,切开后流出大量稠脓夹血块,臭味熏人,改用生肌玉红膏换药,月余而愈。
李婆婆家人惊叹:“初时请郎中正骨,说是‘寒痰凝滞’,贴了温阳膏药,谁知肿块反而增大。幸得先生辨证精准,否则命休矣!”
第六章章回赞诗·夏至医道的阴阳哲思
回目诗
夏至骄阳似火燃,缠。
犀羚凉血清心窍,桃红逐瘀破坚关。
雷火灸疮通脉络,冰壶饮露养真源。
且看稻花翻浪处,清凉世界在针砭。
结语
当最后一滴犀角地黄汤渗入药渣,岐黄站在药圃中,见丹参花正开得如火如荼,紫花如血,映着天边的晚霞。他忽然领悟:夏至的毒瘀之证,正如这丹参花——热烈奔放中暗藏瘀滞,需以清凉之性解其热毒,以流动之性化其瘀结。
“阿远,”岐黄望着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南,“明日小暑,记得采挖新鲜生地。阳极阴生之时,唯有养得一分阴液,方能制得十分阳热。医道如阴阳,需在极盛处见衰微,在衰微处伏生机。”
(注:文中涉及方剂、针灸操作及西药使用,需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,切勿自行用药或操作。)
【夏至卷终】
下卷预告:《岐黄天宝·小暑卷:暑湿酿痰蒙清窍》——小暑时节,暑湿渐盛,痰浊内生,上蒙清窍,下阻三焦,且看岐黄如何以清热涤痰、开窍醒神之法,破暑湿之困,解痰浊之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