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
藿香佩兰怀中抱,上焦宣发中焦燥,
下焦渗利浊水跑,三焦通利百病消!
冬病夏治早准备,寒水之精藏山腰,
土水调和人长寿,四季安康乐逍遥!”
多年后,蜀地形成“雨水赠药枕”的习俗。每至雨水节气,药铺便会推出特制的“戊己药枕”,以陈艾、苍术、厚朴、砂仁等药材填充,兼具芳香化湿、温阳散寒之效。传说中,曾有一年雨水,蜀地爆发湿温病,唯有佩戴药枕的人家得以幸免,从此药枕成为家家户户的“雨水必备”。
而那座位于岷山的“土脉宫”,则成为中医弟子每年雨水必拜的圣地。弟子们在此举行“祭土仪式”,以五谷杂粮、草药鲜果为祭品,诵读《脾胃论》章节,象征着对土德的尊崇和对天人和谐的向往。
当最后一缕药香融入春雨,岐黄望着岷江两岸萌发的新绿,忽然明白:中医之妙,在于察天地之变,顺万物之性。正如雨水节气的湿浊,本是天地化生的一部分,唯有因势利导,以土德御之,以药气调之,方能转害为利,让每一滴春雨,都成为滋养生命的甘露,而非致病的浊流。
章回赞诗
雨师布露湿云稠,土伯挥鞭浊浪收。
白术融泥培戊土,茯苓化露润中州。
三焦气化通天地,九窍清和贯夏秋。
且看岷江春涨处,一犁烟雨足春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