们的目光在静静注视着她们。春棠和李然坐在剧院旁的咖啡馆里,翻看着观众的留言和反馈。
“你们的舞,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。”
“她走后,我一直觉得她的梦还没结束。”
“如果有人跳舞,那就是我在跳舞。”
李然轻轻合上笔记本,望着窗外的海棠树,轻声道:“我们是不是该为她们做点什么,不只是舞,不只是纪录片,而是……一个真正的纪念?”
春棠沉思片刻,缓缓点头:“我们可以建一座‘母亲之舞’纪念馆,记录她们的故事,收藏她们的影像、信件、舞服,甚至她们跳过的舞步。”
李然眼睛一亮:“对,不只是一个纪念馆,而是一个属于母亲们的艺术空间,让人们可以在这里跳舞、讲述、回忆,甚至继续她们未完成的梦。”
这个想法一经提出,便迅速在团队内部达成共识。她们开始联系各国的艺术家、文化学者、舞者,甚至母亲们的子女,共同策划这座纪念馆的筹建。
第一站,她们回到了古城,回到那座古庙旁的海棠树下。
古城的风依旧凛冽,却带着熟悉的温度。春棠和李然站在庙前,看着那株海棠树,花瓣在风中轻轻飘落,仿佛母亲们的脚步从未远去。
“我们回来了。”春棠轻声说。
李然点头:“她们一定听见了。”
她们开始与当地政府沟通,希望将古庙及周边区域改造成“母亲之舞”纪念馆的首站。当地政府被她们的故事打动,决定拨款支持,并邀请本地艺术家共同参与设计。
纪念馆的主体建筑围绕海棠树而建,中央设有一个圆形舞台,象征母亲们的舞步永不停息。四周则设有展览区,陈列母亲们的舞服、信件、影像资料,以及她们生前跳过的舞步记录。
在展览区的一角,春棠亲手布置了一个角落,名为“未竟的梦”。那里摆放着一封封未曾寄出的信,一张张未完成的画作,一段段未曾跳完的舞步。
“妈妈,我们替你跳完了。”她在留言簿上写道,“但你的梦,还可以继续。”
纪念馆对外开放的那天,古城迎来了久违的热闹。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只为亲眼看看这座属于母亲们的艺术空间。
春棠和李然站在展馆中央,看着人群缓缓走进,看着母亲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。
“你觉得,她们会喜欢吗?”李然轻声问。
春棠微笑:“她们一定在风里,看着我们。”
展馆内,灯光柔和,音乐缓缓响起,那是母亲们生前最爱的旋律。舞者们在舞台上旋转,仿佛母亲们的灵魂仍在风中舞动。
一位老人站在展馆门口,轻轻抚摸着海棠树的枝干,低声呢喃:“妈妈,我来看你了。”
另一位年轻人站在“未竟的梦”展区前,写下了一封信:“妈妈,我替你跳完了那支舞,现在,轮到我继续我的梦了。”
春棠看着这一切,心中满是柔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