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举办“母亲的声音”主题展览,这一次,他们决定以“母亲的厨房”为主题,记录那些在灶台边默默付出的母亲。
展厅中央,摆放着一口老旧的铁锅,锅边已经有些锈迹斑斑。旁边是一张泛黄的菜谱,上面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字迹,那是母亲亲手写的家常菜做法。
“我妈不会用手机,但她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每一道菜。”留言墙上,有一张纸条这样写道。
春棠站在那张留言前,心里一阵柔软。她想起小时候,母亲总是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,哪怕家里并不富裕。她还记得,母亲总是把肉炖得软烂,说这样才容易消化。
展览中,有一段视频采访,是一位年过七旬的母亲,她站在自己家的厨房里,一边炒菜一边说:“我年轻的时候,总想着要学做各种菜,让孩子们吃得好一点。现在年纪大了,手有点抖,但只要孩子们回来,我还是愿意下厨。”
春棠看着她的笑容,心里一阵酸楚。她知道,这就是母亲的爱,不言不语,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细节里。
**一百七十三**
展览开幕那天,春棠特意邀请了一位特殊的嘉宾??一位来自山区的母亲。她叫张桂芳,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,一辈子没有出过县城,却用一双粗糙的手,养大了五个孩子。
她在展板前站了很久,看着自己的故事被印在墙上,眼里泛起泪光:“我从没想过,我的一生,还能被写下来。”
春棠站在她身旁,轻声说:“您的一生,值得被记住。”
张桂芳笑了,眼角的皱纹像秋日的阳光一样温暖。她摸着墙上的照片,那是她年轻时在厨房做饭的样子,旁边写着她的一句话:“我不识字,也不会说话,但我知道,我要让我的孩子吃饱饭。”
台下响起掌声,许多观众被她的故事感动。春棠看着她,心里一阵柔软。她知道,这些母亲,不是为了被记住才活着,而是因为她们的爱,才值得被记住。
**一百七十四**
展览期间,留言墙上再次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纸条。
“我妈总说我太挑食,其实我只是想让她多做几道我喜欢的菜。”
“我妈妈是卖早点的,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,她做的豆腐脑,是我吃过最好吃的。”
“我妈不会做饭,但她总是努力学,她说她不想让我在外面吃坏肚子。”
“我妈妈已经不在了,但我每次做饭,总觉得她就在我身边。”
春棠每天都会去读这些留言,她把这些文字整理成册,准备出版一本新的书??《母亲的厨房》。
李然看着她忙碌的身影,忍不住说:“你又开始新的项目了?”
春棠笑了笑:“不是我开始,而是她们一直在等我们去记录。”
李然点头:“那我们就继续走下去。”
**一百七十五**
有一天,春棠和李然来到一个偏远的村庄,采访一位年近九十的母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