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第六轮开始,己方刺客的突进动作被压缩到o3秒内,起手前增加一次假位移迷惑对手ai。
七轮测试,六次成功。
成功率升至87。
他调出技能链分析图,确认这一打断能直接瓦解对方核心输出循环。
没有大招,那名刺客的威胁下降62。
而对方战队的战术体系高度依赖其后切入,一旦节奏被破,整套“设局”
打法将失去支点。
沈逸关闭模拟界面,开始撰写战术执行文档。
他明确三点:
一、突进者必须为高机动刺客,技能冷却短,控制稳定;
二、埋伏位置限定在中路侧翼两处草丛,距离目标点不过三米;
三、触信号为“装备调整完成瞬间”
,由主控台实时标记,不得依赖视觉判断。
文档末尾,他附加一句操作警告:
“任何提前行动,都将导致全盘暴露。”
他将文件加密,命名为“夜莺-b-影袭”
,归档至“夜莺-b案”
子目录。
光标停在送键上,迟迟未点下。
他盯着监控屏右下角的一行小字:远程访问记录。
一条未标记的连接痕迹,出现在十分钟前,持续了18秒,来源不可追溯。
系统未报警,但“潜力挖掘预警”
捕捉到了数据包的异常波动。
他调出流量分析图,放大那一瞬间的波形。
信号极短,像是试探性扫描,没有深入,也没有留下后门。
他盯着看了五秒,关闭窗口。
手指重新落回键盘,按下送。
文档同步推送至林悦终端。
林悦收到文件时正准备起身。
她点开看了一眼,立刻坐了回去。
“你现了?”
沈逸的声音从主控台传来。
她点头:“那个动作……他每次都要先调装备。”
“不是调。”
沈逸走过来,站在她身后,“是在确认。”
“确认什么?”
“顺序。”
沈逸指着屏幕,“他所有技能的释放依赖特定装备排列。
只要顺序不对,技能链就打不出来。
所以他必须在出手前,确保图标位置正确。”
林悦明白了:“所以他停顿,不是在思考,是在检查。”
“对。”
沈逸说,“这是他的保障机制,也是他的死穴。”
林悦抬头:“那我们只要在他检查完的瞬间打断,他就放不出技能。”
“前提是,我们比他快。”
她沉默几秒,忽然说:“张昊能行吗?他的手够,但太急,怕抢节奏。”
“这次不用他。”
沈逸说,“我来。”
林悦一愣:“你上刺客位?”
“夜莺本就是刺客。”
沈逸声音平静,“而且,这种级别的打断,不能交给任何人。”
林悦没再问。
她知道沈逸从不开玩笑,尤其是在战术节点上。
她调出训练地图,准备加载模拟环境。
“等等。”
沈逸说。
他重新打开“策略模拟空间”
,将“影袭-打断”
方案再次导入。
这一次,他加入了真实对战的心理变量:观众压力、语音干扰、团队崩溃预警。
系统开始新一轮推演。
第一轮,己方刺客在关键时刻犹豫o2秒,突进延迟,打断失败。
第二轮,对方临时改变走位路线,避开草丛,战术失效。
第三轮,己方刺客被视野外技能波及,路径受阻。
连续三轮失败。
沈逸盯着数据,现失败主因不是时机,而是心理干扰导致的微小操作偏差。
他调出“潜力挖掘预警”
的深层监测模块,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