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息刷屏不断。
沈逸的终端震动,系统弹出一条低危预警:“团队协作情绪指数下降至61。”
他关闭群聊界面,调出“隐藏身份加持”
模块,短暂切换至“夜莺”
形象,以匿名id登录玩家论坛,搜索“孤鸦”
过往战绩。
页面滚动,大量评论浮现——
“孤鸦1o能力天花板,但带不动队友。”
“上次和星火战队合作,打到决赛直接翻脸。”
“这人只信自己手,团队在他眼里就是工具人。”
“建议任何战队收他之前,先签免责协议。”
沈逸逐条阅读,最终停留在一段半年前的赛事回顾上:“孤鸦”
曾单枪匹马拆解三支职业队的战术链,但每支队伍最终都与其决裂,理由惊人一致:拒绝执行团队指令,赛后指责队友拖累挥。
他退出论坛,关闭所有外部窗口,在内部评估系统中为“孤鸦”
标注:s级战力,a级风险,团队适配度——待定。
未提交,未共享。
训练室的灯光恢复常亮,主屏上五名候选人的评估报告并列滚动。
“孤鸦”
的数据栏闪烁着金色边框,各项指标全维度标,唯独“团队协同意愿”
一栏显示为灰色,标注“无有效数据”
。
沈逸摘下眼镜,放在主控台边缘。
他的指尖轻轻敲击桌面,频率与系统后台的数据刷新节奏完全错开。
林悦的私聊消息仍停留在对话框顶部。
陈宇在群组里了一条新消息:“明天还有第二轮试训吧?别因为几句实话就卡人。”
沈逸没有回应任何人。
他重新调出“策略模拟空间”
,将“孤鸦”
的操作模式导入推演系统,设定为“长期共存”
变量,启动百万次团队协作模拟。
进度条开始缓慢爬升,第一轮结果预估时间为四小时。
主屏左侧,实时战力缺口曲线依旧高悬。
右侧,团队情绪指数停留在61,未回升。
他打开通讯列表,找到“夜莺的影子”
的监控档案。
系统记录显示,该id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未进行任何对战,但凌晨曾短暂接入一个跳频服务器,协议特征与“孤鸦”
某次公开对决中的自定义延迟补偿设置高度相似。
两份数据并列对比,匹配度达到893。
沈逸的手指悬停在“深度溯源”
按钮上方,最终移开。
他调出战队日程表,将“新队员评估会议”
安排在明早九点,议题栏空白。
主控台的散热口出轻微嗡鸣,屏幕倒映出他毫无表情的脸。
训练室的门滑开,林悦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的走位修正表。
她站在门口,看了沈逸一眼,又看向主屏上“孤鸦”
那栏金色的数据框。
“你觉得,”
她开口,声音很轻,“一个人再强,能强过五个人一起相信彼此吗?”
沈逸没有回答。
林悦把表格放在操作台边缘,转身离开。
门合拢的瞬间,主屏上“孤鸦”
的评估报告自动刷新了一行小字:“历史合作团队平均存续时间:73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