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历代风云五千年 > 第577集 账册与心秤

第577集 账册与心秤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盛唐华章 1977: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,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:重生六零,我打猎致富 大秦:穿越王侯,逆袭杀流氓? 别人练功吃苦,你直接速通高武?

咸阳西市的夜来得比乡野早。

暮色刚漫过渭水堤岸,粮铺的门板便一块接一块上了锁,只留门楣上一盏昏黄的油灯,在渐起的寒风里轻轻摇晃。

赵壮把自己关进后堂那间堆满粮袋的小耳房,借着灯光,将三年来攒下的纳税凭证一股脑倒在矮桌上。

竹简哗啦啦散了一地,像是撒了把长短不一的骨牌。

他蹲下身,一片一片拾起来,指尖划过那些被岁月磨得亮的竹面。

最底下那片竹简边缘已经毛,墨迹也淡了大半,是他刚开粮铺那年的税单。

那会儿他还是个跟着同乡从渭北乡下来的愣头青,租了这间半塌的铺面,连算盘都打得磕磕绊绊,缴税时手心里的汗把竹简洇得皱。

“第一年,秋收税三十七石……”

赵壮喃喃自语,将竹简按年份排开。

油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游移,映出额角那道浅浅的疤——去年去雍城收粮时,被乱兵的马蹄子蹭到的。

那天他护着粮车在山沟里躲了一夜,天亮时现粮袋破了个洞,心疼得蹲在地上直掉泪,可到了缴税的日子,还是咬着牙把缺损的数目补上了。

他把三年的税单重新誊写在新竹简上,一笔一划,比当年在乡学里描《仓颉篇》还要用心。

第一年三十七石,第二年六十二石,第三年……他的笔尖顿在“九十”

后面,眉头微微蹙起。

记得去年秋收后,廷尉府突然传下军粮急令,西市所有粮商需额外缴粮以充军饷。

当时他的账上只剩九石余粮,若是全缴了,过冬的储备就空了。

“壮儿,留口吃的吧,天寒地冻的,别到时候连伙计们的嚼谷都没了。”

账房老周劝他时,胡子上还挂着白霜。

可他望着城门口贴的军报,上面说北地匈奴又犯边了,心里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——大哥赵勇就在北地军中,说不定吃的就是他这粮铺的米。

“缴!”

他当时拍了桌子,“多缴十石,凑个整!”

此刻再算,去年的常税九十石,加上那笔额外的军粮税十石,不多不少,正好一百石。

赵壮把笔一搁,长长舒了口气,油灯的光落在他年轻的脸上,映出眼底藏不住的亮。

他起身推开耳房的门,正撞见父亲赵满蹲在粮铺的角落里,借着月光翻看他刚誊好的文书。

赵满的棉袄上还沾着渭北的泥土,显然是刚从乡下赶过来的。

他手里捏着那件给赵壮做的新棉裤,针脚又密又匀,是赵母连夜缝的。

“壮儿,”

他头也没抬,声音里带着田埂上的寒气,“这爵爷可不是好当的。”

赵壮挨着他蹲下来,往父亲手里塞了个热饼:“爹,您咋来了?也不提前说一声。”

“给你送冬衣。”

赵满咬了口饼,目光落在竹简上的“百石”

二字,“你爹我种了一辈子地,知道‘爵’字重千斤。

当年你哥在战场上拼了三次命才得‘公士’,左胳膊上挨了一箭,至今阴雨天还疼。

你这算盘一响就有了,旁人能服?”

他说的是实情。

前几日赵满去县城赶集,就听见有人在酒肆里骂:“商贾之流,唯利是图,也配与军功同爵?怕是用了什么偷奸耍滑的手段!”

当时他气得差点掀了人家的桌子,又转念一想,空口白牙争辩没用,得让事实说话。

赵壮却笑了,指了指窗外。

夜色里,西市的灯火星星点点,隔壁张屠户的肉案还没收拾,案板上方挂着盏灯笼,隐约能看见贴着的几张税单,红泥手印打得清清楚楚。

“爹您看,张屠户今早把税单贴在了肉案前,说要跟我比一比谁先得爵。

新法说了,商税也是国用,咱纳的税够数,凭啥不能得赏?”

他顿了顿,声音沉下来,带着几分认真:“再说,有了这爵,粮铺进货能走官路,不用再绕那些偏僻小道,节省三天路程;遇着关卡不用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替嫁后成了校草的豪门后妈 继兄宠我掌心娇,亲哥红眼悔断肠 直播反串:我一笑倾城,掰弯全网 平妻?狗都不当,满塘大佬不香嘛 绝对权力 穿成冷宫弃妃,我在后宫开小卖部 从宠物店开始 穿书八零:我在海岛搞科研 潮湿咬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