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
有你们这些年轻后生在,咱们大秦定会越来越强——说不定我还能活着看到,咱们秦军把韩、赵、魏的城池都打下来,让天下人都知道咱们大秦的厉害!”
王翦听着老卒的话,心里也热了起来。
他想起昨日蒙恬跟他说的话——蒙恬说,等这次粮草备足了,商鞅大人说不定就要率军再攻河西,到时候他们这些年轻士卒,也能上战场杀贼,挣军功,拿爵位。
那会儿他还攥着秦弩,在心里暗下决心:一定要好好练本事,到了战场上,定要多杀几个魏兵,为大秦收复失地,也为自己挣个前程。
扛着粮袋走进大营,粮仓前早已排起了长队。
李信正指挥着官吏们清点粮数,竹简上的“粟米三千石”
越写越多,每一笔都透着踏实。
王翦将粮袋递给粮仓的士卒,转身准备再去搬下一袋,却见赵亢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,眼神里带着赞许。
“伍长年纪轻轻,倒有几分体恤下属的模样。”
赵亢走上前,拍了拍王翦的肩膀,“方才我听老卒说,你想上战场?”
王翦愣了一下,随即挺直了腰板:“回大人,末将想上战场。
商君说,有功者赏,有过者罚,末将想凭着自己的本事,为大秦杀敌,也为自己挣个爵位,让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赵亢笑了,指着粮仓里堆积如山的粟米:“你瞧这粮,这都是关中百姓一镰一镰割出来的,一斗一斗运过来的。
咱们大秦的兵,之所以能打仗,靠的不只是手里的兵器,更是这身后的粮,这百姓的盼。
你若真上了战场,记着,你手里的刀,不仅是为了杀敌,更是为了护着这粮,护着这百姓,护着咱们大秦的土地。”
王翦重重地点了点头,目光望向大营外——那里的粮车还在源源不断地驶来,轱辘碾过土路的声音,像是在为大秦的未来敲打着节拍。
他知道,只要这粮车不断,这粟米不绝,大秦的兵就永远有底气,大秦的天下,也终会在这一袋袋粟米、一场场胜仗里,慢慢铺展开来。
夕阳西下时,最后一辆粮车终于驶进了大营。
赵亢站在粮仓前,看着李信在账册上写下“粮尽入库,足供两月”
,长长地舒了口气。
晚风拂过,带着粟米的清香,也带着大营里士卒们的说笑声——那笑声里没有了往日的焦虑,多了几分安心与笃定。
李信走到赵亢身边,递过一碗热茶:“赵大人,这次真是辛苦你了。
有了这些粮,咱们就算再跟魏人耗上三个月,也不怕了。”
赵亢接过茶,喝了一口,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肚子里。
他望着远处正在操练的士卒,看着他们挥舞着长戟,呐喊着“大秦必胜”
,忽然觉得,这一路的奔波都值了。
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。”
赵亢轻声道,“是商君的法好,是百姓的粮好,更是咱们大秦的兵好。
只要咱们上下一心,别说一个河西,就是整个天下,早晚都是咱们大秦的。”
夜色渐浓,大营里点起了火把,火光映在粮车上,将那些深深的辙痕照得格外清晰。
不远处,王翦正领着士卒们擦拭兵器,月光洒在他年轻的脸上,眼神里满是坚定。
他知道,用不了多久,这些粟米就会变成士卒们碗里的热粥、腹中的干粮,而他们,也会带着这份底气,踏上战场,为大秦的荣光,拼尽全力。
ha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