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申不害沉吟片刻,心中盘算起来。
韩国今年夏季遭遇洪涝,部分农田被淹,粮食略有减产,五百石粟米虽不算多,但能解燃眉之急。
更重要的是,与秦国交好,日后若遇灾年,还能从秦国获取粮食援助。
他抬头看向王绾和李斯,缓缓点头:“好,就依秦使所言。
明日我便让人将曲辕犁图纸送来,并挑选三名工匠,随你们返回咸阳。”
次日,韩国的三名工匠带着曲辕犁的图纸和一套成品犁具,登上了秦国的粮车。
李斯仔细检查图纸,只见上面详细标注了犁铧、犁壁、犁杆的尺寸和制作工艺,甚至连木材的选择都有明确要求。
他心中大喜,连忙让人将图纸妥善收好,又与工匠们攀谈起来,询问制作过程中的难点。
返程途中,工匠头目韩平拿出随身携带的木尺,向李斯演示曲辕犁的优势:“李吏请看,这曲辕犁的犁杆是弯曲的,比直辕犁短,转弯灵活,耕田时不用频繁调整方向。
还有这犁壁,弧度刚好,翻土时能把土块打碎,比直辕犁翻的土更松软,有利于种子芽。”
李斯听得认真,不时点头。
他让人找来一块木板,按照韩平的描述,大致画出曲辕犁的轮廓,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在秦国推广。
“韩师傅,回到咸阳后,我会在官营作坊设立专门的工坊,让你和另外两位师傅指导秦人工匠制作。
第一批先做一百套,分到关中的试验田,让农户试用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韩平笑着点头:“李吏考虑周全。
不过制作曲辕犁需要特定的钢材,普通的铁犁铧容易磨损,得用韩国的灌钢法炼制钢材才行。”
李斯心中一动,连忙问道:“灌钢法?还请韩师傅详细说说。”
韩平解释道:“灌钢法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按比例混合,加热后反复锻打,炼成的钢材既坚硬又有韧性,用来制作犁铧最合适。
不过这种方法在韩国也是保密的,我这次带来的图纸里没有记载。”
李斯沉吟片刻,说道:“韩师傅,若是你能将灌钢法也传授给我方工匠,我向朝廷申请,再额外赠送韩国三百石粟米,如何?”
韩平眼中一亮,连忙点头:“好,一言为定!
我这就把灌钢法的工艺写下来,交给李吏。”
回到咸阳后,李斯立即向丞相商鞅汇报了此次新郑之行的成果。
商鞅听后大喜,当即下令在咸阳城外设立官营工坊,由韩平等三名韩国工匠指导秦人工匠制作曲辕犁,并采用灌钢法炼制钢材。
同时,商鞅还任命李斯为“农技推广使”
,负责在关中地区推广曲辕犁。
李斯不敢怠慢,立即前往关中的试验田,挑选了十户有经验的农户,每户放一套曲辕犁,让他们试用。
农户们起初对新犁具心存疑虑,认为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直辕犁好用。
李斯耐心劝说,又让韩平亲自演示如何使用曲辕犁。
韩平牵着一头牛,套上曲辕犁,在田里耕了起来。
只见牛走得平稳,曲辕犁在田里灵活穿梭,不一会儿就耕出了一片整齐的田垄。
农户们看得目瞪口呆,纷纷围上来询问使用方法。
韩平一一解答,还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调整犁铧的深度。
试用半个月后,农户们纷纷来找李斯,脸上满是喜悦。
“李大人,这曲辕犁太好用了!”
农户张老汉激动地说,“以前用直辕犁,一天耕两亩地就累得不行,现在用曲辕犁,一天能耕五亩地,牛也不费劲。
今年秋收,我家的粟米肯定能多收不少!”
李斯听后,心中大石落地。
他立即向商鞅汇报,请求在关中地区大规模推广曲辕犁。
商鞅批准后,李斯组织官营工坊加大生产,同时在各郡县设立“农技学堂”
,让韩平等工匠传授曲辕犁的使用和维护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