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道婉娘的女儿在三年前嫁给了一个秀才,可惜没过多久就病逝了,婉娘为此伤心了许久。
如今看到这卷丝线,她忽然明白,刺绣不仅是一门手艺,更是绣娘把对生活的念想,一针一线缝进了织物里。
转眼到了交单的日子,五十匹玫瑰纹麻布绣整整齐齐地叠在柜台上,每一匹上的玫瑰都栩栩如生,花瓣的色彩从浅粉到绯红,过渡得如同真花一般自然。
周先生来取货时,连连称赞: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!
西洋人见了,肯定会喜欢!”
他当即又订了一百匹,还说要把锦绣阁的绣品推荐给更多洋行。
苏婉娘笑着送走周先生,转头对沈清鸢说:“鸢儿,你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。
下个月,知府夫人要做一件‘百鸟朝凤’的霞帔,我想让你负责绣其中的凤凰尾羽,敢不敢接?”
沈清鸢愣了一下,随即用力点头:“敢!
我一定好好绣!”
接下来的日子,沈清鸢开始钻研“百鸟朝凤”
的绣法。
凤凰尾羽需要用“盘金绣”
,要将金线盘在缎面上,再用丝线固定,绣出来的尾羽会闪闪光,如同真的凤凰展翅一般。
她练了整整十天,手指被金线磨得通红,才终于掌握了诀窍。
绣霞帔的那天,苏婉娘把一块大红的软缎铺在绣架上,“凤凰的身体用‘正戗针’,羽毛用‘盘金绣’,周围的祥云用‘云针’,你慢慢绣,不用急。”
沈清鸢坐在绣架前,深吸一口气,将金线穿进针里。
她的指尖稳稳地拿着针,一针一线地盘着金线,每一针的间距都恰到好处。
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缎面上,金线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,仿佛凤凰真的要从缎面上飞出来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就在霞帔快要绣好的时候,沈清鸢忽然接到消息,乡下的外婆病重,想见她最后一面。
她急得不行,手里的金线都掉在了地上。
苏婉娘知道后,连忙给了她一些银子,“你先回去看看外婆,这里有我呢。
等你回来,咱们一起绣完最后几针。”
沈清鸢连夜赶回乡下,可还是晚了一步,外婆已经走了。
她在灵前哭了整整一夜,第二天,她看到外婆的枕头上,放着一块小小的麻布绣,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雏菊——那是她小时候,外婆教她绣的第一样东西。
外婆曾说:“鸢儿,绣活就像过日子,一针一线都要用心,才能绣出好东西,过好光景。”
处理完外婆的后事,沈清鸢回到了苏州。
她走到锦绣阁,看到苏婉娘正坐在绣架前,绣着凤凰的最后几根尾羽。
“婉娘,我回来了。”
苏婉娘抬起头,眼里满是关切,“别太伤心,外婆肯定希望你好好的,把绣活做好。”
沈清鸢走到绣架前,接过婉娘手里的针,“我来绣最后几针吧。”
她的指尖依旧灵活,只是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念想。
她想着外婆,想着婉娘,想着那些用刺绣装点生活的女子们——她们或许身份不同,境遇各异,却都在用一针一线,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绣进了丝绸和麻布里。
当最后一针绣完,沈清鸢和苏婉娘一起托起霞帔。
大红的缎面上,凤凰展翅欲飞,尾羽上的金线闪闪光,周围的祥云缭绕,百鸟围绕在旁,栩栩如生。
“真是太好了。”
苏婉娘的眼里满是欣慰,“鸢儿,你现在已经是个真正的绣娘了。”
沈清鸢望着霞帔,忽然想起外婆说过的话。
她知道,往后的日子里,她会一直握着绣花针,把生活里的美好与念想,都绣进每一寸丝绸、每一块麻布里。
就像苏州城里无数的绣娘一样,用指尖的温度,绣出属于她们的“春绸”
,也绣出属于她们的美好生活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锦绣阁的名声越来越大,不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