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0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历代风云五千年 > 第457集 仓储制度

第457集 仓储制度(1 / 3)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好书推荐: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,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: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,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:重生六零,我打猎致富

秦仓:天下之基

嬴政十三年,关中大旱。

骄阳炙烤着土地已两月有余,渭水河床裸露,龟裂的田地里,禾苗早已枯黄倒伏。

陈仓县外,老农王伯蹲在田埂上,望着自家颗粒无收的庄稼,浑浊的眼泪砸在干裂的土块上,瞬间没了踪影。

“再不下雨,这日子可怎么过啊!”

王伯身旁,几个村民唉声叹气,有人已开始收拾行囊,准备逃荒。

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,尘土飞扬中,一队身着黑色秦服的官吏疾驰而来,为之人勒住缰绳,高声喊道:“奉郡守之命,陈仓县常平仓开仓放粮!

凡本县户籍在册者,每户可凭户籍文书领取粟米二石!”

这话如惊雷般在人群中炸开,王伯猛地站起身,不敢置信地问道:“官爷,您说的是真的?官府真的开仓放粮了?”

官吏翻身下马,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,展开后说道:“此乃郡守亲笔文书,岂会有假!

你们随我去县城粮仓,按户籍登记领取便是。”

村民们瞬间沸腾,之前的绝望被狂喜取代,纷纷朝着县城的方向涌去。

王伯也跟着人群往前走,心中满是疑惑:往年遇到灾荒,官府要么拖延,要么放的粮食少得可怜,今年怎么会如此痛快?

带着这份疑惑,王伯来到了陈仓县的常平仓。

这是一座巨大的院落,院墙高达丈余,门口有两名手持长戟的士兵守卫。

院内,十几个粮仓整齐排列,每个粮仓外都挂着一块木牌,上面写着“粟米仓”

“麦仓”

“豆仓”

等字样。

粮仓前,几名官吏正有条不紊地登记百姓的户籍信息,另有专人从粮仓中搬运粮食,过秤后递给百姓。

“下一位,王伯。”

登记官吏喊道。

王伯连忙上前,递上自家的户籍文书。

官吏仔细核对后,在一本厚厚的账簿上写下王伯的姓名、户籍编号和领取粮食的数量,随后盖上印章,递给王伯一张领粮凭证。

“拿着凭证去那边领粮吧。”

王伯接过凭证,走到领粮处。

负责粮的官吏接过凭证,再次核对后,指挥两名役夫将两石粟米装袋,交到王伯手中。

沉甸甸的粮食压在肩上,王伯却觉得无比踏实,他忍不住问道:“官爷,这粮仓里的粮食怎么这么充足啊?”

粮官吏笑着说:“这你就不知道了吧。

近年来,大王下令在全国完善仓储制度,不仅新建了许多粮仓,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。

每年秋收后,官府都会按比例收购粮食存入常平仓,就是为了应对如今这样的灾荒。”

王伯这才明白,原来这充足的粮食,是官府早有准备。

他紧紧抱着粮食,心中对秦国的仓储制度充满了感激。

与此同时,咸阳城内,丞相李斯正在向嬴政汇报全国仓储情况。

“大王,如今我大秦已在各郡县设立了不同类型的仓库,除了储存粮食的常平仓,还有储存兵器的武库、储存布匹、铁器等物资的府库。

每个仓库都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,建立了严格的出入库登记制度,无论是粮食的收,还是兵器的调用,都需层层审批,记录在案。”

嬴政坐在御座上,听着李斯的汇报,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。

“仓储乃国之根本,关乎百姓生计与国家安危。

如今仓储充足,管理制度完善,甚好!”

就在这时,一名内侍匆匆走进大殿,跪奏道:“启禀大王,北方匈奴入侵边境,雁门郡急报,请求朝廷支援兵器与粮草。”

嬴政眉头一皱,随即说道:“传朕旨意,命武库令即刻调拨雁门郡所需兵器,常平仓调拨粮草,由驿站加急运往雁门郡。”

“诺!”

内侍领旨退下。

李斯说道:“大王,有了完善的仓储制度,朝廷应对此类突情况,便能从容不迫。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新书推荐: 结婚三年仍完璧,改嫁糙汉就多胎 看见弹幕后,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不撩禁欲哥哥后,她被疯吻囚宠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出口成真!对照综艺女配发疯爆红 体育及其生存 我们[暗恋] 八零重生:我养废了白眼狼们 惠妃不想养崽(清穿) 上错婚车,错娶千亿女总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