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没什么表情,眼神却很平静。
公子虔握着玉杖的手紧了紧,终究还是点了点头:&0t;卫鞅。
&0t;
甘龙上前一步,难得地对卫鞅露出个温和的笑:&0t;卫相辛苦,听说河西的水渠已经通了?&0t;
&0t;通了,能灌溉万亩良田。
&0t;卫鞅点头,&0t;正要去宫里向君上禀报。
&0t;
三人站在河堤上,望着远处金黄的田野,谁都没再说话。
风从河面吹来,带着水汽和泥土的气息,甘龙忽然觉得,这味道比祖庙里的檀香要实在得多。
卫鞅先行离开,马蹄声渐渐远去。
公子虔望着他的背影,低声道:&0t;他的新法或许真能让秦国变强。
&0t;
&0t;是能。
&0t;甘龙望着夕阳里渐渐安静下来的栎阳城,&0t;咱们这些人,守着祖宗的规矩太久了,忘了秦国要的不是过去的荣耀,是将来的立足之地。
&0t;
回到府中时,甘龙让管家把藏在密室里的旧礼器都搬了出来。
那些青铜鼎、玉圭都是列祖列宗传下来的,去年他还想着用这些东西联络旧部,推翻新法。
&0t;把这些送到宗祠去。
&0t;甘龙摸着鼎上的饕餮纹,&0t;往后,就在那里好好待着吧。
&0t;
管家不解,却还是照做了。
甘龙走到书房,铺开竹简,开始写明日早朝要用的奏疏。
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&0t;支持新法&0t;四个字上,他忽然想起年轻时跟着先君打猎的情形,那时的秦国,连像样的铠甲都凑不齐,哪敢想有朝一日能让魏国割地求和。
第二天早朝,当甘龙第一个站出来奏请继续推行新法时,朝堂上一片寂静。
卫鞅站在对面,朝他微微颔。
新君驷坐在王位上,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。
退朝后,甘龙走出宫门,看见公子虔正和几个年轻的宗室子弟说话,教他们如何计算军功爵的等级。
阳光穿过宫门前的槐树叶,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,像极了秦国此刻的模样——旧的痕迹还在,新的纹路已悄然蔓延。
渭水依旧向东流,载着落叶,也载着秦国的新日子,缓缓向前。
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,就像这秋日的天空,虽有过阴云,终究还是透出了清亮的蓝。
甘龙知道,平静之下,变革仍在继续,但这一次,连最顽固的旧人都明白,有些东西,是真的回不去了。
hai